文/最话FunTalk梁艳琳
就在刚刚,《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官方并宣布延长放映时间至3月30日。
消息传来,光线传媒的股价在连跌两天后,上涨了4.68%。在前两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的股价分别下跌了6.27%、14.6%,跌破千亿市值。
可以说,光线传媒的股价与哪吒深深绑定在了一起,银幕上,哪吒在闹海,在市场上,游资在围猎"哪吒"。一位私募圈的朋友对我们说,"光线传媒从300亿炒作到1000亿市值,每天成交金额都超过100亿,一两家游资根本炒不起来,各路资金应该都有份,多方联动的结果。"
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是成都可可豆动画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持股其母公司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30%),主要发行方是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是这场盛宴的最大赢家,目前市值仍高达853.68 亿,市盈率更是167.32倍。
但光线传媒作为大股东的猫眼娱乐自《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以来,虽然一度上涨超16%,但涨幅远不如在 A 股的光线传媒,跌起来却毫不含糊,2 月 17 日光线传媒大跌那天,猫眼娱乐也重挫10.18%,即使是光线传媒股价回升的19号,猫眼股价仍小幅下挫0.24%,市值仅有 96.25 亿港元,市盈率仅11.14倍。
猫眼成立于2012年并于当年上线。最开始由美团内部孵化,前身是美团娱乐部门的在线电影票务业务。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战略合并完成之后,猫眼整合了大众点评的娱乐业务。2016年,猫眼从美团点评剥离,开始作为电影发行方开展业务,并从事其他娱乐服务。2016年,光线传媒以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当时猫眼的估值达到83.31亿元。
2017年8月,光线控股继续增持猫眼,其以17.76亿元的对价购买了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猫眼19.73%的股权。根据交易价格计算,猫眼的整体估值约为90亿元。
也就是说,近7年后的今天,猫眼的市值与当年相差无几。
虽然背靠同一个自然人股东,又都在分享"哪吒"这场盛宴,但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电影票务平台,猫眼娱乐在这场盛宴中,似乎没能翻起更大的浪花。
01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在延长放映时间后,若最终票房达150亿-160亿元,基于60%投资比例及分账规则,光线传媒分账收入或进一步增至28.2亿-33.4亿元。
而在2023年,光线传媒全年营收仅15.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4.42亿元,那么仅《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影片的分账收入,就远超其过去一年的总收入。
至于猫眼,线上售票占比87%,猫眼、淘票票市占率六四开,每张《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收票务服务费率按平均4%计算,猫眼从中的票务服务费收入大概在 3 亿元左右。并且,考虑到猫眼也为多家非光线系影片,如《唐探1900》等提供发行服务,在春节档,猫眼的收入应该也不差。
要知道,受其主投影片的《解密》《危机航线》亏损拖累以及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惨淡拖累,猫眼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至21.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更是骤降29.96%至2.85亿元。在线票务市场里,猫眼和淘票票已经形成了"双雄"的局面,长期把持着电影售票平台的流量入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大热,本来可能是一剂强心针,但奈何猫眼的股价多少还是有点不够兴奋。
可能的解释是,A 股是个"讲故事"的市场,游资借着故事瞎炒,哪管啥市盈率,而港股市场相对理性,市场对"哪吒"的利好提前消化,并且认为这种现象级的红利是"撞好运",难以复制,所以给的定价相对较低。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在线票务市场,猫眼与淘票票已经"双雄"格局,但整个电影票房如果后续继续疲软,那么无论是票务还是发行市场增长空间都有限,两家竞争来竞争去,不过是零和博弈。
并且,新兴平台正在分流用户。电影爱好者刘蕊表示每次有新出的电影,她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她平时习惯在美团、支付宝、猫眼等平台买电影票,但这两年刘蕊发现有时候在抖音团购、抖音直播或者淘宝、闲鱼上能买到便宜一些的电影票。
刘蕊说,"淘宝、闲鱼上一般是电影票贩子在影城办了年卡、次卡或者有其他购票渠道,然后再在电商平台上把电影票销售出去,虽然便宜不了多少,但是苍蝇也是肉"。除了这些APP,刘蕊常用的招行的掌上生活,也经常出现19.9元观影的活动,而且有时候还能叠加积分使用。
这些涓涓细流正在侵蚀猫眼的护城河,但猫眼要提防的还不只如此。
02
现在猫眼是抖音的合作方,抖音平台上的电影预告片切片、博主"种草"短视频挂的购票链接,点击后会跳转到猫眼小程序。
但这并非是抖音放弃了票务市场这块蛋糕,而是曾经发起冲击未遂后的妥协。2022年,抖音通过收购影托邦,后更名抖音电影票,杀入电影票务市场,接入了8000余家影院。
按当时的设想,通过抖音电影票,抖音掌握了B端的数据服务、直播宣发、新媒体投放、泛娱乐内容营销和智能制作服务,以及满足了消费者的线上购票、打分评价等需求,还可以直接参与影片的出品或发行,不但从淘票票和猫眼分得部分市场,流量得到变现,甚至据此上溯到影视制作、智能宣发等环节,在文娱产业实现闭环。
但奈何影托邦的票务系统以B端团购为主,C端在线选座、实时核销等用户体验不及猫眼和淘票票。当时部分影院反映,抖音兑换券需线下核销选座,流程繁琐。抖音当时还试图通过团购和本地化营销吸引影院入驻,但中小型影院因服务费高(10%)、核销率低等问题选择退出,万达等连锁品牌也兴趣寥寥,2023年春节档,抖音电影票订单量同比增长71%,但市场份额占比不足5%,远低于猫眼、淘票票。
而当时用户习惯已经养成,抖音要硬抢猫眼、淘票票的市场份额,自建票务系统是必须,还需投入巨额票补(如春节档单部影片补贴数亿元)才能争夺市场,边际效益低。
彼时抖音正全线作战,广告、电商等核心业务市场巨大,增速极高,而2023年电影总票房约550亿元,服务费收入仅约50亿元。在"先大后小、抓大放小"的战略选择下,抖音暂时搁置了抖音电影票发展,选择了与猫眼合作,接入猫眼成熟的票务系统,曲线快速切入票务市场,而抖音也因此可更专注于自身擅长的流量运营与内容营销,快速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用户。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个双赢的局面。抖音成为电影宣发的首选平台,2023年超80%的影片将"官抖"作为核心宣传阵地,例如,《消失的她》通过抖音话题播放量超300亿次直接拉动票房破35亿元,以及《哪吒之魔童闹海》抖音官方话题播放量早就超过120亿次,以"哪吒春运回家也得过安检这关"为创意的短视频,获得超数百万的点赞和百万级的转发。
抖音在电影宣发上已形成显著优势,通过内容共创、直播互动和IP衍生实现全链路渗透。
通过"短视频、直播种草-小程序购票"的闭环,抖音无需自建票务就能分羹票房收益。抖音与猫眼合作开发了CPS(按效果付费)功能,抖音创作者在短视频或直播中可嵌入猫眼购票链接,用户点击后进入小程序完成购票,创作者根据实际转化获得佣金。此举将短视频的"内容种草"与"即时消费"无缝衔接,显著提升宣发效率。例如《满江红》,1000多个抖音账号参与推广,覆盖亿级粉丝,在抖音直播间卖出超100万张优惠券,直接带动票房增长。
猫眼专业版还与抖音热度榜数据打通,例如《流浪地球2》通过抖音话题热度预测票房走势,指导排片优化,也直接帮助了院线提高收入,让各方都能分享到红利。
如果双方的互惠互利就到此为止,那么就岁月静好,各拿各的,但如果这只是权宜之计呢?
03
2016 年收购猫眼,被誉为是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做的10年来最正确的决定。
美团股权虽然被稀释,但至今美团仍和猫眼深度绑定、给予猫眼深度支持。美团虽然仅剩下不到10%的股份占比,但依然把美团APP最核心的位置留给了猫眼,给猫眼带来了不少用户。
可以说,猫眼现在和美团、抖音的关系都挺好,甚至和腾讯的关系也不差,在微信上搜索电影,跳转的购票小程序正是猫眼的。可以说,猫眼现在是美团、抖音、腾讯的"团宠"。
这在互联网江湖里,可不多见,这是猫眼超然的地位所然。事实上,猫眼一直希望保持其"独立"的姿态,光线多次公开强调,其与猫眼"各自独立运作",双方仅在"合适项目上开展合作",并保留原有商业合作基础。例如,猫眼独立负责《唐探1900》的出品发行,光线仅通过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不直接参与其运营。
但其他电影公司还是会担忧猫眼在票务排片、数据资源或营销流量上优先支持光线出品影片。例如,春节档中猫眼同时参与《唐探1900》(猫眼发行)和《哪吒之魔童闹海》(光线主投)的竞争,它若偏向哪个一点,都会引起行业的侧目。
毕竟,票务是流量入口,也是电影最终变现的出口,一部投资上亿乃至数亿的电影能否收回本乃至盈利,票买得好不好,是关键,在APP、小程序上的展示位置、评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的。
也因此,无论猫眼、光线传媒如何陈述猫眼的独立运作,其他电影公司都不会把猫眼作为主要宣发阵地,抖音因此是收获到红利的。作为超高流量的平台,抖音在电影宣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给用户推荐符合其兴趣的视频,从而推动用户完成消费决策,抖音也就成为电影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消费者被抖音养成"短视频、直播种草-小程序购票"以及在抖音看评论做决策的习惯后,其实在哪家的小程序买票就不重要了,这势必会分流猫眼、淘票票 APP的流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原本它们的消费者,沉淀在抖音里。
到这时候,当年抖音电影票需要斥巨资打硬战都不一定完成的事,通过合作,既分账有钱收又和和气气地完成了。
作为流量入口,理论上猫眼可以通过用户数据上溯参与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猫眼娱乐也参投过《你好,李焕英》《飞驰人生2》《默杀》等多部爆款电影,但大部分都不是它主投主控,更多的扮演的是联合出品方和数据服务商的角色,毕竟谁都知道它与光线的关系,除了光线,其他电影公司不会情愿给它让出更多的合作空间。
所以在电影业态上,猫眼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线上票务,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8.19%,并且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了39.9%至5.12亿元,重资下去也仅仅换来了线上电影票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3000万,虽然销售费用的增加与公司正在探索的AI应用、境外业务等新业务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高投入低回报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猫眼赖以生存的票务业务的增长瓶颈。
至于增加内容提高用户时长并且成为电影公司的宣发阵地从中再分一杯羹,就更是不可能。仅靠光线以及猫眼参投的电影的切片短视频,是远远不够的,其他电影公司同样也不会给光线做嫁衣分享版权。
所以,如果抖音觉得现有的合作方式挺好,全身心专注广告、电商业务,那猫眼自然是近忧。但如果抖音觉得能从两大核心收入支柱业务腾出手来,尤其是其电商GMV已位列前三,就更刺激了其重新加快推进本地生活业务的步伐。
在圈住用户,养成了用户习惯的时候,它想拿走票务业务,就要比3 年前简单多了。
这两年猫眼通过拓展娱乐服务、现场演出票务等领域来让业务更加多元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住用户,但作为一个工具类APP,猫眼天然打开频率低、缺少流量,不论如何尝试转型,猫眼日渐"寄生式"的流量结构让它有一种天然的劣势,尤其当抖音、快手、小红书这种天然具备话题量的平台如果想切入电影市场时,猫眼依靠线上票务的护城河,能否守住,是系于流量巨头们的一念之间的。
这正是资本市场对猫眼前景最大的忧虑之一,很直观地体现在了股价和市盈率上。
所以,猫眼不如引入更多股东,把抖音也"拉进群",更深度地捆绑,不但解除远虑,也一起搭建文娱产业闭环,更搭上"抖音概念股"的东风,可谓一石多鸟了。在互联网拆墙的大背景下,相信其他股东也不会反对的。
哪吒的爆火或许就是最佳时机,互联网-影业携手再创一部现象级电影,是各方所希望看到的贡献。
那就不如,让哪吒做这个"红娘"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