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日反制刚出手,荷方扛不住了,姿态180度大反转   11月19日,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把公司控制权归还给其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这消息一出来,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没几天前,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还拍着胸脯说,强制接管的决定铁板钉钉,绝不会改,怎么转眼就变卦了?这变脸速度,比商场里讨价还价时的临时让步还快。 荷兰当初敢对安世伸手,本质上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踩点。   美国之前搞了个 “50% 穿透规则”,意思很简单:只要中国企业持股超一半的子公司,要是母公司被美国列了清单,子公司也得跟着受牵连。   巧的是,闻泰科技早就在美国的实体清单里,美国就明着跟荷兰递话:要么把安世的中方 CEO 换掉、调股权结构,要么这公司就得一起被制裁。   荷兰那边接了话,立马翻出 1952 年冷战时的老法案当幌子,说 “为了国家安全”,不仅把安世全球业务冻了,还通过法庭把中方 CEO 的职位停了 ——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借着 “规则” 的名义,想把别人辛苦做起来的企业攥在自己手里。   可荷兰没算到的是,自己倚仗的美国规则先掉了链子。中美刚谈完,美国就公开说要把那个 “穿透规则” 暂停一年。   这一下,荷兰之前那套 “安全理由” 瞬间没了支撑 —— 总不能拿着一个已经暂停的规则,继续硬管别人的公司吧?   就像手里举着根木棍准备说理,结果木棍突然断了,手都空了,尴尬得没法收场。 但真正让荷兰坐不住的,是中方实打实的反制动作。   10 月 4 号那天,中方直接出了出口管制政策: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特定芯片,不准往欧洲运。   别小看这些芯片,汽车的中控、手机的基础功能都得靠它,全球差不多 9000 万台汽车、12 亿台手机组装,都离不开这东西。   欧洲车企本来就怕芯片断供,前几年芯片荒的时候,他们生产线停了不少,损失的钱堆成小山,好不容易缓过来,哪经得起再折腾?   车企一听说可能断供,立马慌了神,天天围着荷兰政府说情:再这么耗着,工厂就得全停,到时候工人没活干、企业亏大钱,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车企一闹,欧盟也跟着急了 —— 欧元区经济本来就没什么起色,要是供应链再断,经济更得往下滑。   欧盟贸易专员赶紧出来打圆场,说 “欢迎中荷坐下来谈”,潜台词其实很清楚:荷兰别硬撑了,赶紧把事儿了了,别拖累整个欧洲。   所以荷兰 11 月 19 号的转向,其实是被逼到份上了。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上改口,说 “现在暂停接管是合适的时候”,还特意提了句中方的 “善意”—— 这跟几天前 “就算再选一次也会这么做” 的硬气比起来,软得不是一点半点。   但荷兰也没把话说死,只说 “暂停” 不是 “撤销”,还放话 “要是以后有技术安全问题,还能重启措施”,甚至之前法庭那套剥夺中方控制权的裁定,也没正式取消。   这明显是给自己留台阶:既不想彻底得罪中国,怕影响后续合作;又怕美国那边不高兴,想留个缓冲的余地,可哪有这么两头讨好的好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荷兰是真扛不住了。安世的核心产能全在中国东莞,中方要是真铁了心卡脖子,欧洲汽车业得亏几十亿欧元,荷兰本土的就业、税收也得跟着受影响 ——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别说荷兰还有 ASML 这个 “摇钱树”,ASML 每年从中国赚的钱占了总营收近三成,要是因为安世的事儿把关系闹僵,ASML 的生意也得受牵连。   再加上中方后来还调整了稀土出口配额,而稀土是造半导体的关键原料,荷兰不可能不掂量:真把中方惹急了,受影响的可不止安世一家。   现在控制权虽然还回去了,东莞的工厂也能正常开工,全球客户的订单不用再担心黄了,但这事儿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现在的全球产业链早就像拧在一起的绳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靠政治手段强行拆分,甚至抢别人的企业,根本就是逆势而为。   荷兰之前硬气,是觉得有美国撑腰;后来软下来,是因为尝到了中方反制的厉害,也看清了自己的软肋 —— 离开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市场,他们的产业链照样转不动。   说到底,这事儿还是看谁手里有真底气。以前欧洲总觉得自己在高科技领域握着话语权,现在才发现,没了中国的生产端和大市场,很多产业根本玩不转。   荷兰这 180 度的转弯,不是因为 “懂事儿”,是因为现实摆在那儿:没了产业链的硬支撑,再横的姿态也撑不了多久。   那些想靠着跟别人站队、搞单边制裁占便宜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参考资料:光明网《荷兰暂停对安世半导体“接管”令,但“安世之乱”还没完全结束》#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