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艰难的蜀汉开国
刘备建立的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开国是最难的。当曹操官渡之战灭掉袁绍时,孙策已经打下了江东,而刘备却还在东逃西窜,无立锥之地。
当曹操灭掉乌桓,准备向荆州刘表发起攻击时,孙权已经当了几年东吴大哥了,刘备却对刘表哭诉:瞅瞅我,半生蹉跎过,如今大腿上都长了赘肉,却还是一无所有。
啥叫差距?这就是差距,好在刘备抓住了,赤壁之战这最后的一次机会。自此后终于翻身把歌唱,耍赖也好,不讲武德也罢,反正刘备一竿子插入了西川。
对刘备忌惮心最重的,除了曹操外,恐怕就是周瑜了,临死前还在叮咛孙权,你把刘备养在荆州,等同于养虎。奈何天嫉公瑾,36岁英年早逝,孙权也并未把他这话放在心上。
以至于刘备都杀入西川了,孙权还觉得没事了,结果东吴一位神算般的人物,吴范坐不住了,对孙权说:“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
孙权一撇嘴表示:瞎白话个啥,吕岱刚从刘备那里回来,都告诉我了,如今的刘备已经半死状态,还想夺西川?做梦!(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吴范显然恼了,也不管君臣之礼了,说道:“我是给你在说天道,你瞎打什么茬?吕岱说的那些都是人事!”(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
后世都说,刘备入川犹如免费旅游。实则真实的情况是,他差点死在西川。但凡刘璋或孙权能重视一点,或醒悟得早一点,刘备真就交代了。至于曹操,他那时无暇他顾,正跟马超死掐呢,等于马超间接救了刘备一回。
这就是刘备艰难的开国。奈何刘备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蜀汉,竟然被儿子刘禅轻轻松松就葬送了。而且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就让刘禅成为了“永远长不大的阿斗”。
二、能力越大,责任越重
那么蜀汉为何亡得那么“洒脱”?有人剑指诸葛亮:就是他,天天北伐啊北伐的,穷兵黩武,把蜀汉搞崩了。
当然还有姜维,没诸葛亮的本事,却比诸葛亮还不自量力,他的九伐中原刚结束,蜀汉就亡国。所以一个诸葛亮,一个姜维,要为蜀汉灭亡承担责任。
还有人眼光更长远,指着关羽摇头:就是他,拒不执行联吴抗曹的方针,骂黄忠比武马超,在内部制造矛盾,还擅自开启襄樊之战,导致荆州丢失,刘备为了给他报仇,发动夷陵之战,又惨败给陆逊,所以,罪魁祸首是关羽。
其实笔者觉得,这就是所谓的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当人们纷纷指责诸葛亮、姜维和关羽时,其实也反向证明了,若没有诸葛亮和关羽辅佐,刘备想开国蜀汉,就犹如镜中花。
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打开了刘备视野,让刘备拥有了清晰且可行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刘备在白帝城死后,若不是诸葛亮独臂撑天,蜀汉早就亡了。
关羽的武略,是蜀汉最高级别的,单挑、统兵外加水战样样皆精。尤其是水战方面,让孙权提心吊胆。孙权不怕曹操,是因为曹魏没有能水战大将,但关羽的荆州水军,比东吴水军还猛,因此孙权这才说啥也要搞死关羽。
姜维更是蜀汉最后的屏障,刘禅那都投降了,姜维却还在谋划着,借邓艾之力,复国蜀汉,只不过最终没有成功罢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蜀汉数来数去,也就这么点牛人们,比不得曹操和孙权,因为笔者宁肯认为:指责诸葛亮、关羽和姜维,无非反映的是,“爱之深痛之切”的复杂心情罢了。
那么刘禅为啥最终要不战投降呢?笔者认为,这就要从绵竹之战说起了。因为这一战中,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几乎遭到了团灭……
三、绵竹之战
司马昭之所以,执意发动这次灭蜀之战,根由就在于他杀掉了魏帝曹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谓内部问题,外部解决,因此灭蜀之战,从这个角度来言,就是一次转移焦点之战,司马昭动用了十八万人马,以心腹钟会为主帅。
当时的姜维,已经注意到魏军的动向,由于此刻他在沓中屯田,便一封奏折告知刘禅,务必注意,应采取行动(《三国志》: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可惜刘禅却听信黄皓之言,而不予理睬。情况已经摆明:司马昭必须要打,且还要大打,动静越大越好,刘禅却认为没事,酒照喝,舞照跳。正是在这种态势下,灭蜀之战开启了,司马昭分三路大军,分别由钟会、邓艾和诸葛绪统领,扑向蜀汉。
危难之时,姜维爆发出超常的才能,概括来说就是: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终于在剑阁,把钟会给顶住了!须知满打满算姜维才六万多人马,对方却是十八万。
也就是说,姜维用六万人马,愣是顶得钟会上不去下不来,都开始盘算着撤军算了,毕竟都拿下了汉中,这就是大功劳,完全可以向司马昭交差。但邓艾却不答应,表示自己带着三万人马,去偷袭阴平。
结果邓艾还真得手了,最终带着一万多人,杀入到了蜀汉腹地。这一下刘禅慌了,怎么办?姜维明显是回不来,就只能自救。于是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临危受命,带着刘禅的禁卫军等,杂七杂八大致有三万人马,开赴绵竹抵挡邓艾。
诸葛瞻虽是诸葛亮之子,却是第一次统兵。同时他手下的人马,也是跟他一样,平日里跟着刘禅,摆个POSE啥的,显得很威武,但从见识过战场的残酷。
所以,这就决定了虽然诸葛瞻手下人马比邓艾多,却始终差那么一口气。而这口气,则是必须经过血与火的锤炼,才能培养而成。
因此,绵竹之战,虽诸葛瞻指挥有误,但还真不能太苛求他。倘若他真能打赢了这一战,那么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这支军队,都意味着变成了真正的虎狼之师。一切只能说,蜀汉当亡!
因此虽在开局之时,诸葛瞻一度占据了优势,打得邓艾手下,纷纷要求撤军。可邓艾是百战之帅,清楚此刻退兵就意味着全军覆没。故而拿出必死之勇气,向诸葛瞻进行反扑——向前有生路,退回一步,就杀谁!
这一下子蜀汉这群新兵顶不住了,被打得崩了盘。绵竹之战,变成了蜀汉灭国前的最后一战。
须知刘禅为了打赢此战,拿出了所有老底,并把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几乎全派来了,因为刘禅非常清楚,在生死存亡之时,只有这些开国功勋的后代,战斗意志才是最坚决的。
四、战死的开国功勋后代们
那么绵竹之战,有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殉国?共五位!
分别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战死。
张飞的孙子张遵,战死。
黄权的儿子黄崇,战死。
李恢的侄子李球,战死。
再加上赵云的儿子赵广,战死在沓中。
以上这些位,都是正当年,属于蜀汉顶梁柱,却遭了团灭。为啥绵竹之战后,蜀汉朝廷上一片投降声,就没有臣子主张抵抗?道理就在这,蜀汉的主战派,不是在外面征战,就是死于绵竹之战,自然发不出声音来了。
于是,刘禅这才选择不战而降,说来说去,非是不战,而是绵竹一战过后,蜀汉的脊梁断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