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华之际,美国媒体高度聚焦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对于耶伦“产能过剩”对华施压的做法,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耶伦为阻挠中国清洁技术,不惜把反气候保护主义包装成绿色产业政策,甚至丢弃了200多年来的经济学原理。
“彭博社”就报道称: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面临更多限制措施之前,或决定放弃美国市场。有媒体就指出,美国撕下了“碳中和”目标的面具,不惜一切围堵中国优势产业。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2023年成功超越特斯拉成为世界第一。2024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环保汽车销量为62.6263万辆。较去年第一季度增长13%。而特斯拉第一季度平均销量为44.908万辆,出现了下跌和增速放缓。
对此,马斯克有三大决定:
一是继续扩产,在美国、墨西哥、印度等建立超级工厂;二是重申制造低价车型,打造售价为2.5万美元以内的Model2等车型,满足新兴市场需求;三是全面铺开“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但是,外界普遍认为,离开了中国供应链,尤其是电池企业的支持,特斯拉低价策略和销量提升面临巨大压力。
同样,在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发展势头放缓之际,成为新兴强者的比亚迪让西方汽车公司感到紧张。美西方正在酝酿或者实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在内的围堵措施。
但是,这一做法,不仅引起了中国各方的强烈反对,也让西方一些媒体提出了批评。尤其是耶伦访华期间,反复以“产能过剩”为话题,对中方施压,引起了不少行业人士的不满。
就有媒体分析,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面临更多限制措施之前,或决定放弃美国市场,转而向拉美等市场进军,这会使得美国电动汽车,以及清洁能源方面彻底失败。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打压由来已久,但是因为燃油车传统,产业工人,技术方面原因,迟迟难以与中方竞争。因此,美国政客们想到了一个词——“产能过剩”,此前美方试图以“危害国家安全”对中企进行打压。
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就曾经说,声称汽车就像装了轮子的苹果手机,可以搜集大量信息。假如美国有300万辆中国汽车,北京有能力让这些车在路上同时熄火,这将带来空前的灾难。
这番话一出,立即遭到了包括中方在内的强烈回应,雷蒙多也吓得不敢说话。于是耶伦想到了80年代对付日本那一套——产能过剩。
简单说,就是中国的汽车卖得太便宜了,影响了美国汽车的发展,而中国汽车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有政府补贴,是因为工人工资不高,是因为产能过于庞大了。
美国民众这样一听,就把汽车工人失业,汽车工人要求涨工资,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困难的责任扔给了中方,不得不说,耶伦确实是“当今最杰出经济学家之一”。
当然,美国人也不傻,也不能听美财长耶伦这样说就信了,美国彭博社9日发表评论文章说,美国试图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阻挠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这种做法违背经济学原理,将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
文章还指出,耶伦近期关于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言论违背了200多年来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比较优势理论。
因为根据这个原理,在非贸易保护的情况下,一国产品具有价格等优势,其他国家不应该再设定壁垒,而是大力进口,同时出口自己优势产品。但是美国没有这样做,只要别人超过我,我就打击你。
即便如此还不满意,还要污蔑别人的低价毁了自己,还同时抱怨自己的“贸易逆差”太大,要求对方进口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认为新能源产能仍然不足,但是又指责他人“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升级了“绿色保护主义”,这将阻碍公众获得高性价比的中国新能源技术,影响全球绿色转型前景,这对美国及全球来说将是一场“保护主义灾难”。
因此,美媒体对于比亚迪等汽车企业放弃美国市场毫不惊奇,中国的目标是“2024年贡献全球销量60%”,而不是在美国卖多少!美国市场缺乏公平,那么就绕道而行,选择有需求的区域。
实际上,全球都在看中国,只有美国在建“小院高墙”,不少专家直接表示,美国电动汽车发展缓慢不应归咎于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缓慢更不应该将责任转移到中国身上,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政策混乱”,更具有“政治因素”。
与美国采取保护主义不同,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战略更具包容性,不掺杂狭隘的企业和政治利益,还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产生有益影响。
去年6月份,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明确表示,美国的新气候法案《通胀削减法案》或将适得其反,最终将导致美国消费者为电动汽车支付更高的成本。
他也明确表示,比亚迪暂时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他说:“你没必要进入每一个市场,你只需要进入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市场即可。”
尽管比亚迪南加州小城兰开斯特建立了北美最大电动大巴工厂,并稳居美国市场的份额稳居榜首,但是比亚迪对于乘用车进入美国市场,还是充满了担心,因为目前条件并不成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