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快报

理想NOA(即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又闹乌龙了。

近日,一位理想L9车主的视频爆料引发网络关注。视频中,该车主驾驶理想L9Pro版在高速公路上开启了高速NOA,当车辆从右车道变到左车道后没多久,突然自动刹停,导致后车躲避不及直接追尾。交警判定,理想L9车主负全责。

而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理想L9把横跨高速公路的巨幅广告牌上的一辆小货车图片当成了真车,从而触发了车辆主动紧急刹车功能。因此,车主方面认为,出现此次事故并不是自己驾驶操作不当,要求理想汽车赔偿2万元。

面对当下汽车行业方兴未艾的“智驾大战”,理想L9的这次事故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被广告牌误导,理想L9自动刹停

据理想L9车主李女士介绍,这台理想L9Pro购于今年4月初,新车指导价是40.98万元。事发当天距离提车才半个月左右,新车还没有来得及上牌。

事发当天,李女士的丈夫驾车在福银高速湖北孝感段行驶,车辆开启了理想NOA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事发前,理想L9在右车道行驶,由于前方有车辆行驶较慢,理想NOA系统向左变道,自动超车。

视频显示,理想L9完成变道后不久,在经过一处横跨高速公路的巨幅广告牌下方时,突然自动紧急刹车,导致后方车辆躲避不及直接追尾,理想L9后保险杠左侧及后备箱盖左下侧均有损伤。车主称,理想L9被追尾后,双气囊弹出,自己的手部、脸部均受了轻伤,经交警认定,理想L9一方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车主称,当地的理想汽车售后人员经过数据分析认为,造成理想L9紧急刹停的原因是,车辆误把横跨高速公路的巨幅广告牌上的一辆小货车图片当成了真车,从而触发了车辆主动紧急刹车功能,“是系统误识别,后续会改进软件系统。”

然而,这起事故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事发过后20多天,车主方和理想汽车方面没有达成赔偿方案。在车主方看来,由于是车辆的原因导致发生事故,使得未上牌的新车变成了事故车,要求厂家赔偿2万元,而理想汽车方面只愿意补偿4000元现金或等值的油卡、保养,双方一直谈不拢。

智能驾驶出车祸,究竟是谁的责任?

针对这起事故的责任,虽然交警判定是理想L9方负全责,但车主却认为,真正的责任方应该是理想汽车,因为导致车辆自动刹停的原因是车辆识别错误。

在视频中,疑似理想汽车客服人员的声音说,“(分析的)结论是,视觉误检前方广告牌上的卡车(实为小货车),导致自车异常减速,因为咱们辅助驾驶确实是有一些局限性。”

对上述视频中的说法,记者向理想汽车进行了求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事故原因可以以这位客服人员的说法为准。

不过,根据我国目前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目前国内准许商用的自动辅助驾驶均为L2级别,一些企业为了向L3过度和探索,推出了L2+级别,但无论是L2还是L2+,都属于组合驾驶辅助,即必须由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或操作,如果发生事故,责任主体仍为人类驾驶员。

从法律层面,驾驶人确实应该负本次事故全责,但由于事故是因为车辆功能的误判造成,厂家在这里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或者承担多少责任,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也是引发双方争议的关键点。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此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车主应该自己负责,因为作为交通参与者,明知道理想的辅助驾驶不靠谱,在靠近广告牌时不主动接管,就应该对事故负全部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理想应该负全责,因为厂家在吹嘘自家的智驾功能时可没有告诉车主,靠近广告牌时必须接管,“首先是理想自己有问题导致,其次是理想们(包括其他造车新势力企业)不遗余力地鼓吹自己不成熟的辅助驾驶技术导致。”

曾将苏炳添图片误认为真人

除了事故责任的争议,此次事故也让汽车行业的“智驾大战”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目前,在全球汽车行业,高阶智能驾驶发展非常迅速,并且逐渐分化成两种技术路线。

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路线,即只使用摄像头来采集信息,然后用算法来实现自动驾驶,特斯拉认为,既然人用眼睛可以开车,那么用摄像头一定也可以,如果不行,说明技术不行,可以再提升改进。除了特斯拉,国内有些车型也在采用该方案,比如全新发布的智界S7的低配版本就没有激光雷达,采用的就是纯视觉方案。

另一种路线,则是激光雷达+视觉感知路线,国内的华为、理想、小鹏、阿维塔等主要走的都是这条路线。这条路线认为,摄像头获取的只是平面信息,无法判断距离等信息,还会因为天气、黑暗等受影响,而加上激光雷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两者各有优劣,纯视觉方案需要更强大的算法,这也是马斯克前段时间来北京,希望获准把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感知数据传回美国用作训练输入的原因;激光雷达+视觉感知方案,则需要堆砌硬件,成本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NOA虽然用的第二套方案,但本次事故中的理想L9Pro车型并没有配备激光雷达,主要靠10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毫米波雷达为辅助驾驶提供参数坐标。所以理想汽车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受限于当前传感器识别能力的局限性,个别场景下会有识别不准确的情况。

不过,即便配备了激光雷达,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去年5月,四川甘孜的一辆理想L7(带激光雷达)在行驶过程中,就曾将路边广告牌上的苏炳添起跑图片识别成真人,导致车速突然从80km/h降到20多km/h,然后直接刹停,幸好没有出事。

这起事故中的车主表示,当时路上没有任何障碍物,只有一个广告牌,上面有一个准备起跑的苏炳添的图片。理想售后客服之后回应称,激光雷达有一个视觉感知的效果,识别广告牌刹停这种情况要看当时用车环境,具体原因需要工程师做分析诊断。

智驾大战日益激烈,安全仍是第一

理想L9闹出的乌龙,也再次提醒人们,面对尚不成熟的智驾,人们还需要多一份敬畏之心。

早在年初,就有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是智能驾驶大规模商用的元年。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无论是参展的主机厂还是供应商,均以最新的智能驾驶技术作为重要宣传手段,尤其是城市NOA(导航辅助系统)的“开城数”(即开通城市NOA的城市数量),成为各大智能电动车的竞争焦点。

车企之所以纷纷开始“卷”智驾,主要是因为随着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逐渐缓解,大家开始比拼智能化,其中尤以智能驾驶被认为是“碾压”传统车企的撒手锏。智驾不仅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更能形成品牌溢价。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从“蔚小理”到华为,无不将城市NOA的开城数量作为竞争目标,有人甚至喊出了“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的口号。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智驾路线,目前都还在探索阶段,即使是全球领先的的特斯拉FSD(中文名“完全自动驾驶”)也依然备受争议。去年12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网站披露,因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无法有效阻止错误操作,特斯拉将召回超203万辆汽车。

NHTSA警告称,FSDBeta版本可能会导致车辆在十字路口附近做出不安全的行为,例如在只能转弯的车道上直行、在需要完全停车等待的交叉路口没有完全停车,又或是在黄灯亮起时贸然驶入十字路口(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

对于当下日益激烈的智驾能力之争,业内人士也早就发出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听信车企的宣传,技术在解放人类双手的同时,最根本的还是要安全第一。然而,总有一些用户对自己的车辆智驾能力无比自信,甚至在网络上晒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视频,比如有的车上主驾座位完全没人,副驾驶坐着孩子,车辆却在高速狂奔;还有的主驾在打游戏或睡觉,放任车辆自动驾驶。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此前曾强调,智驾的前提一定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没有安全就不能谈智驾。他表示,智驾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验证,不能把用户作为小白鼠做实验。

在某种程度上,理想L9的这次乌龙事件,无疑再次给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消费者不要过度相信智驾,企业也不要过度宣传,否则受伤害的不仅是用户,更会反噬企业。

(来源:都市快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