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周围,一个孩子的家庭,真的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一晃就老了,孩子一晃就长大,成家立业了。

因为家里孩子少,因此父母多半会准备好养老的条件,退休金,存款,小屋,都应该是有的。

可是退休不是万能的,还得靠金钱和人情的组合,才能养老无忧。

父母到即将退休的年纪,那么说明孩子已经二三十岁,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了,也不会长期住在父母家。

我们要意识到,孩子和父母,并不是“一家人”,是大家和小家的关系,需要重新去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从现实出发,慢慢变老的父母,需要在退休之前,逼自己养成以下几个习惯,让爱与被爱,自然延续和升华。

01

养成联系孩子的习惯,彼此放心。

常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孩子出去十几二十天,都没有一个音讯。”

这些 抱怨,从孩子上大学开始,就有了。

除了孩子要生活费,就似乎父母和孩子,没有交集。

其实,父母不要坐等孩子联系自己,也可以主动问一问,生活怎样,学习如何,有什么困难。

父母也可以说一说,家乡的情况,自己的安排,日常的小事。

不要一直沉默,在家人面前,沉默不是金,会让人有疏离感。

与其每天在各种软件上打卡,还不如建立一个小家庭打卡群。每个人都报一声平安,那就放心了。

当然,常常联系,是建立的和颜悦色的基础上的,是彼此负责的体现,不是忽然冒出来的。有了联系的习惯,偶尔几天不联系,还真的不习惯了,这就好了。

02

养成随遇而安的习惯,服从孩子。

从前,有一个禅师,学习“移山大法”。

后来有人问:“大师,你展示一下,如何移山。”

禅师笑着走几步,到了山脚,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是啊,人是活的,山是不动的。要改变山和自己的距离,自己走几步就行了。

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到本地就业,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

也有一些父母,苦苦哀求孩子,一定不要远嫁,导致孩子丢了美好的爱情。随意成家,甚至遇到了本地的家暴男。

为什么父母不能动一动呢?

多少中年人,都是背井离乡,去南方和去北方,只要有好的工作,哪里都一样。

以后父母老了,应该习惯服从孩子的安排。只要孩子在一个地方安营扎寨,父母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有一个小窝,就足够了。

因为父母和孩子距离近了一点,因此孩子照顾父母,成本小很多。

随遇而安,这是思维的习惯,别因为固执,总要叶落归根,就拒绝。

03

养成夫妻同行的习惯,相伴一生。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但是父母不和睦,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这让孩子多为难,也分身乏术。

孩子需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然后才有精力去管父母,并且还要工作。

因此,父母要学会分担孩子的压力,最好是互相照顾。

在两位老人都健在,其中一个人还健康的时候,孩子不要多管老人,这就是孩子的福气。

至于老人之中,有一个人先走一步,再来麻烦孩子,也就容易一些了。

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和老伴携手,一起走过晚年,常常一起旅行,去看风景;就是出门,也互相牵手,能远离很多的危险。

孩子知道父母恩爱,那就能更加安心工作和生活。换一个角度,父母恩爱,也是帮了孩子。

04

养成关爱邻里的习惯,和睦共处。

很多人说:“退休了,一个朋友也不要,也和亲戚断交,在小区里,谁都懒得搭理。”

似乎没有任何人脉,反而变成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别固执,远亲不如近邻,这倒是真的。

和邻居关系好,那么老人万一有病,遇到急事,第一时间会得到邻居的帮助。

起码邻居和你很熟悉,知道你不是讹人,打个电话通知你的亲属,这是做得到的。

如果邻居不认识你,也怕你讹人,甚至因为你的恶毒,让邻居很冷漠,这就把“应急的人”,彻底弄丢了。

也许你一辈子不麻烦邻居,但是你对邻居好一点点,这份情感,会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也会让你晚年的生活,温暖多一点。

05

养成健康运动的习惯,自理生活。

人老了,要锻炼身体,没有错。

可是很多退休老人,爬树,暴走,运动幅度过大,会带来恶果。

很多老人,去公共场所打铁陀螺,导致地面损坏,产生巨大的噪音。

各种不健康的锻炼方式,害人害己,也损坏公德。

要定期去检查身体,按照医生的建议去锻炼,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锻炼。一百个老人,不是都适合跳舞,也有人适合慢走,不能一概而论。

锻炼的方式对了,健健康康的,一日三餐不麻烦孩子,这就是减轻孩子的负担。

06

养成孝顺长辈的习惯,率先垂范。

我看过一些老人,一个月都不去看七八十岁的老父母,但是回头就对儿子来一句:“你一定要孝顺。”

老人自己不孝顺是天经地义的,苛求儿子孝顺也是天经地义的,这就令人惊讶了。

家庭里,大部分的习惯,都是“上行下效”的。

父母孝顺爷爷奶奶,儿女孝顺父母,这才是孝顺的接力赛。

退休不退休,孝道不能丢。退休之后,父母还健在,这就更要去陪伴。父母不在了,其他的长辈,也是要过问的,体现晚辈的一份心。

07

政治家里根说过:“我认为今天有些父母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与照顾,以及有效的鼓励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认识到自我价值。”

照顾孩子的想法和行动是很多的,但是效果如何,还是要给一个问号?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升家庭的认知,是从父母的引导开始的,不是父母逼着孩子养成的。

一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养成好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别等父母走不动了,才悔恨自己曾经不够正能量。

父母带着光,孩子才能借光而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