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月第三周(13-19日)的国内乘用车相关统计数据公布,新能源汽车终端上险量达到了16.8万辆,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实现单周终端上险渗透率破50%,这是继4月上半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渗透率突破50%之后,再度取得新突破,也实现了从零售量到上险量的质的转变。

而早在2020年,官方就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目标中,我国将会在2035年前达成5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换句话说,我国是提前11年便完成了国家规划目标,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示范。

究其原因,在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拥有技术代差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上所实现的创新、取得的进步,以及在多个领域对传统燃油车完成的反超,都在让其渐渐形成了对后者的“技术压制”。这样的压制既体现在以新能源动力技术为主的性能、效率层面,也体现在推进“新三化”以来,电气化产品对于智能化、网联化的大力投入与并行发展。

从新能源动力技术来说,以比亚迪DM混动技术为代表,其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推出了四代革新技术,其中,既包括了覆盖于高性能车型的DM-p、覆盖于混动越野车的DM-o,更包含了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市场中的DM-i超级混动技术,这类插混技术完成了对于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四大主流动力技术的优势整合,在核心动力层面全面领域于传统燃油车。

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以及像比亚迪这类大厂所实现的规模化效应与成本优势转化,新能源汽车也最终在价格关口上完成了对于燃油车的致命一击,不光实现了“油电同价”,更进一步实现了“电比油低”,跑到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头。

从智能化、网联化来看,众多汽车制造商也是你争我赶,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品,将智能驾驶技术、互联网连接等领域所实现的智能技术率先投入到了新能源汽车当中,像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拥有高算力6nm 5G芯片支撑的DILink 100高阶智能座舱平台等等,都将为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助力,加速其对于后者的取代。

正是这多重技术加持下,新能源汽车才得以转变国内消费者的心理认知,用更出色的实际用车体验、不断积累的良好用户口碑,让终端用户用行动投票,逐渐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了用车、购车的首选项。当然,当传统燃油车在创新与升级的道路上渐渐走进死胡同,能够不断压缩用车成本的新能源汽车在优势尽显的状态下,依旧展现出了蓬勃生机,不断为用户们提供着多样化的选项。

正如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此前在参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时所说的那样,“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其当时也在会上预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会在三个月内突破50%,而国内市场实际交出的成绩单更是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做到,可见王传福对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清晰判断以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乃至中国汽车工业的认知,并非是“过分乐观”、“盲目自信”。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摧枯拉朽之势、当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真正的新能源时代还会远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