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昨进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南明张煌言诗中描写清摄政王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婚事。二人的暧昧关系仿佛跃然纸上。

张煌言作为南明的臣子,与清廷不共戴天,他描写多尔衮与孝庄的情史是否属实,没有证据。但多尔衮之所以未登基称帝,是为孝庄太后这种说法已流传几百年。

睿亲王多尔衮,15岁带兵征战沙场,铁蹄踏破山海关,一统江山。这样一位铁血王爷,绝不是恋爱脑!为美人不要江山的蠢事他做不出。他没有称帝,肯定因他力不能及。

对皇权疯狂的执念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母亲是努尔哈第四任大妃,乌拉那拉部落的阿巴亥,她13岁嫁给了当时已经44岁的努尔哈赤,因温柔貌美备受宠爱,连生三子。

她所生三子中,努尔哈赤最喜欢多尔衮,多尔衮自幼勇武过人,为人又机智多谋,与努尔哈赤极为相像。子肖乃父,努尔哈赤早已暗暗将多尔衮当继承人来培养。

阿巴亥还是低估了皇权斗争的风险,她认为自己的夫君是后金的汗王,对自己又言听计从,一定能将自己的儿子推上汗位,未来母以子贵,自己将成为后金最尊贵的女人。

但是,当时的后金与中原王朝执行君主集权制不同,后金执行的是“八旗议政制度”,政事由八大贝勒与汗王一起决议,即便是汗王本身,也不能违背祖制专断独行。

虽然努尔哈赤属意多尔衮,但当时八旗中的最具影响力的,却是皇八子皇太极,他的母亲是叶赫那拉部落贵女,身份更加贵重,他本人也是满洲非常出名的巴图鲁。

不久,努尔哈赤出片期间伤重不治,弥留之际留下立多尔衮为汗王的圣旨,待努尔哈赤崩逝后,阿巴亥面对着全副武装的八大贝勒,才知道没有兵权,空有圣旨无济无事。

皇太极轻蔑的看着阿巴亥大妃,“大妃糊涂了,父汗早在我等处留有遗旨,立我为新任汗王,与您感情深厚,赐您殉葬,与父汗永在一处!”阿巴亥只会哭泣,无计可施。

“我与大汗情义深重,殉死我所愿矣,但你即位之后,定要善待我的儿子们,否则,我做鬼也要让你不得安宁!”说到最后,她已经力竭神微,眼睛仍死死盯着皇太极。

皇太极不愿与继母纠缠,慨然应诺。大妃阿巴亥被随从用弓弦勒死,当时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多尔衮16岁,多铎才13岁,皇太极并没有迁怒兄弟,很是善待他们。

多尔衮虽有母亲为自己百般筹谋,奈何兄弟三人年轻势弱,羽翼未丰,不但没有登上汗王之位,还害得母亲为保自己,舍弃生命。多尔衮眼见皇太极登上皇位,只能隐忍。

在多尔衮的心中,只有自己壮大势力,拥有兵权,才能夺位成功,登上这个至尊之位,对得起自己的母亲的牺牲,对于这个帝位,他有着疯狂的执念。

这种执念不是些小情小爱就可以轻易抹杀的。

庄妃身后的蒙古兵团

皇太极接任汗王之位后,后金的国力进入全盛时期,而皇太极除八大贝勒之外,最强悍的助力便是蒙古骑兵。皇太极的原配大福晋便是蒙古部落的公主博尔济吉特.哲哲。

而皇太极与哲哲夫妻感情不错,但哲哲嫁来之后,连生了三个女儿,她生不出嫡子让蒙古很是不安,于是将哲哲兄长的女儿,13岁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妃。

据后世的画像上看,布木布泰脸方眼小,长相普通,且嫁过来时年纪太小,与三十几岁的皇太极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在后宫虽然颇受礼遇,受封庄妃,但宠爱依旧平平。

庄妃承宠也生两个女儿,一时间蒙古后妃竟然都没有生下子嗣,蒙古王公再接再励,又将布木布泰的姐姐,新寡的博尔济吉特.海兰珠送进皇太极的后宫,继续固宠。

海兰珠体态袅娜,颇似江南女子,一下合了皇太极的胃口,婚后不久,海兰珠就成功的为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也许是沾了姐姐喜气,布木布泰紧随其后,生下皇九子。

皇太极十分喜悦,一时间博尔济吉特氏一门三后妃的风光无限,后金与蒙古部落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论在皇太极的前朝还是后宫,蒙古都具有十足的影响力。

可惜,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体弱夭折,海兰珠悲不可抑,郁郁离世,皇太极大受打击,不足一年患病而崩。皇太极死后,未立储君,后金朝堂瞬间大乱。

大阿哥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作为两大最适合储君之位的人选,为能够上位,早已经磨擦不断,互不相让。

这两股势力有着共同弱点,豪格是满族乌拉那接部落的婢女所生,而多尔衮则是乌拉那接部落公主所生,两人都与蒙古部落没有直接关系,即位也不会对蒙古有任何优待。

所有的皇子中,只有庄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皇九子福临是真正拥有蒙古血统的皇子,蒙古当然支持拥有自己血统的皇子即位,保证满蒙关系始终亲善。

正黄旗主的大局观

八旗中,皇太极是正黄旗的旗主,在八旗中只有正黄旗才是汗王的亲信嫡系,直接能够代表上任汗王立储的真正意图。庄妃看中了这一点,求见正黄旗如今的代旗主索尼。

索尼.赫舍里,是满洲四朝老臣,于天命年间备受皇太极的器重,一直代皇太极处理正黄旗的日常事宜。庄妃没有对这位老臣进行威逼利诱,反而拜倒于地泣不成声。

“汗王逝后,我一介女流,居小福晋之位,本欲随从汗王而去,可奈何九阿哥年幼,需要生母护持。我求大人,九阿哥是汗王的亲子,满蒙尊贵血脉,无论如何祈护周全!”

索尼扶起庄妃,心中紧张的思索,若在中原王朝,自然要根据“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来选择储君,但是当时的后金汗国实行“八旗推举,能者居之”原则。

豪格虽居长,其母为乌拉那拉进贡的奴婢,地位卑下,不受皇太极宠爱,豪格的出身,注定他上位艰难。而多尔衮母亲虽为大妃,但兄有子而弟继位,于礼不合。

两人在立储上各有各的弱点,都难服众,且两支势力旗鼓相当,豪格的正蓝旗与多尔衮的正白旗是后金最强悍的两支部队,若两个人中任何一方登上汗位,另一方必反。

任何一方的反叛,对于后金而言,都将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当时正值后金与大明对峙的关键时期,后金的后方若乱,大明趁势出兵,后金是能否存在,都将未可知。

经过多方思量,弃豪格、多尔衮而改立他人是最好的选择,皇九子福临,生母为蒙古公主,身份贵重,为皇太极正枝正叶的子嗣,可平衡两方面的势力,即位最为合适。

正黄旗的军功虽不如正蓝与正白旗那般卓著,但是汗王的亲卫队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庄妃母子有了正黄旗主的支持,多尔衮离登上汗王之位的机会越来越远。

洪承畴等汉臣拥护

庄妃布木布泰虽然容貌不出色,却有着聪颖异常的头脑,嫁给皇太极为妃后,皇太极虽然在后宫内对她并不宠爱,但是在军国大事上,却愿意与她谈论。

庄妃经常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能,给皇太极献上最有益的建议,常常让皇太极拍案叫绝。她有机会生下皇子,原因在于她在政事上的出色,让皇太极在后宫给予她的奖赏。

而庄妃为皇太极做的最满意的一件事,便是劝降明臣洪承畴。洪承畴作为明崇祯皇帝的最后希望,几乎是报着必死的决心出征后金,无奈明军羸弱、将官畏死,溃不成军。

洪承畴战至最后一刻,被后金军俘获。皇太极爱其才,将他安置在最好的营帐内劝降,但洪承畴决意以身报国,绝食闭目不语,但求一死。劝降三日不成,眼见他已奄奄待死。

皇太级十分烦闷,又至庄妃宫中倾述。庄妃略一思索,笑道:“汗王莫急,那洪大人我也好奇去偷看过几眼,此人虽做绝食求死状,其看其言行,未必想死!”

皇太极闻听好奇:“愿闻其详!”,庄妃笑道:“我去时,正值侍从送饭,劝他食用,菜汁汤水误洒在他大氅上,他忙取巾子仔细擦拭,若他一心求死,何惜一衣物哉!”

皇太极闻言拍掌大喜,命庄妃前去劝降,庄妃持一碗参汤前往,先假传旨意,言参汤有毒,要鸩杀洪承畴,洪承畴面如死灰,哆嗦着一饮而尽,浑身无恙,方觉中计。

庄妃见他食用参汤后精神渐复,才娓娓劝道:“我虽女子,知先生报国济民的大志,明朝君主虽不算昏君,但明土饥民遍野,眼见明大势已去,而我后金国丰民乐,兵马强壮!”

“先生以报天下黎民为念,我后金可济天下黎民,做明朝未及之伟业,先生为何存狭隘拘泥之心?”洪承畴生死之间走过一遍,赴死之心已淡,觉庄妃所言甚为有理。

庄妃劝降洪承畴,变相的救了他一命,庄妃也成为汉臣的实际领袖。以洪承畴为首的汉降臣们,若要找政治依靠,庄妃有恩情基础,又有皇子有望继位,是最理想的靠山。

而庄妃推自己的儿子福临为帝,汉臣们将成为她的又一支助力。

多尔衮与庄妃是否有私情,现已无史料可考。就皇权传承这样的大事而言,两人即便有私情也无法撼动各自的立场,两人间一场政治的角逐势在必行。

而多尔衮之所以未成功继位,是能够影响后金政权的各方势力相互搏弈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没有蒙古、汗王嫡系势利和汉臣的三方支持,多尔衮军功再伟,也徒叹奈何。

福临继位后,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改国号为清。他大权在握,被封皇叔父摄正王,离那至尊之位仅仅一步之遥时,他在狩猎途中离奇暴毙,享年39岁。

终于有机会登基,结果命太短,还是离皇位差上一步而死不瞑目,这也许是多尔衮一生的悲哀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