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50岁的马兰花装好一天的口粮和水,穿好衣服、戴好遮阳帽,与同村的姐妹乘车来到宁夏中宁县的玺赞庄园枸杞基地,开始一天采摘枸杞的工作。

竹篮里的枸杞。人民网记者 许峥摄

眼下,村民们采摘的是今年的头茬枸杞,口感好、甜度高、营养丰富,是一年中最好的枸杞。

马兰花是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的村民。从西海固移民搬迁到红寺堡后,他们一家除了种地、发展养殖业,还利用空闲时间到附近的枸杞地采摘枸杞挣钱。

枸杞大面积成熟,采摘工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每年枸杞采摘季,中宁县都有超过2万名枸杞采摘工忙碌在田间地头,其中大部分是周边移民村里的妇女。

上午9点,太阳火红,天气炎热。马兰花的手不停地摘,一个竹篮很快就装满枸杞。“这是我来这里的第六天了。最好的一天能挣200元,少也有150元。”马兰花有些羞涩,不一会儿提着竹篮去称重。

“25.7斤”,枸杞地头称重的马骏将重量告诉马兰花后,还给她开了一张收据。“这样老百姓放心,也好对账。”马骏负责近400人在基地采摘枸杞,从没有因为记账问题让采摘工产生误会。

枸杞称重现场。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我们这里每天大约有1000名采摘工在采摘枸杞”,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说。庄园有1万亩枸杞种植基地,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在这里打工致富。

枸杞园。人民网记者 许峥摄

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中宁县已形成一整套枸杞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已从单一的枸杞干果延伸至枸杞原浆、锁鲜枸杞、枸杞复合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枸杞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企业的利润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不少。

装入框中的枸杞。人民网记者 许峥摄

“未来,我们将继续构建以枸杞为核心的优质道地特色产业生态圈,努力提升品牌实力,加强品牌建设,守护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保护好中宁枸杞的‘品牌’。”张旭说。(张玉珂、赵文瑞、曲源、肖聪聪、樊美琪、许峥、穆国虎、李甜甜、高嘉蔚、周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