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乐家、演员地位低下,属于贱籍。比如宋太宗时陈舜封升任大理寺评事,但他父亲是音乐家,在教坊司担任伶官。宋太宗说:“如此出身如何能担任这样重要的官职?宰相也太不考虑门第出身了”改任陈舜封为殿直。宋仁宗下诏书优人许朝天等补充教坊司,台谏官左正言刘隨劝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意思是优人根本没资格写进皇帝诏书。北宋宋祁《议乐疏》“李照虽自称晓达音律,其实与伶官贱工识见无异”。
士大夫看不起古代音乐家,称之为“贱工”。宋朝却有两位骨气硬的音乐家,不畏惧皇帝、权相的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宋太宗喜好古琴,去世后的哀册说他“ 得琴棋之絕”实际上宋太宗算不上专业的古琴家,皇帝总以为自己很厉害,他想超越古人,自诩“朝廷文物之盛,前代所不及也。”,于是对古琴加以改造。唐朝以后古琴以七弦为主流,宋太宗别出心裁想给古琴增加二弦,变为九弦琴。
朱文济古琴号称天下第一,为翰林待诏。宋太宗想找行家看看,这九弦琴怎么样?他以为朱文济肯定会称赞一番,没想到朱文济看后却说:“给古琴增加两个琴弦,不可行!”宋太宗没想到古琴专家竟然敢打脸皇帝,还想争辩说:“古琴原来是五絃,后来增加了文武二弦,变为七弦,现在我再更加两个弦有何不可?”朱文济毫无畏惧之色,仍然坚持己见,宋太宗又命令朱文济试着弹奏九弦琴,又遭拒绝,说:“我不会弹九弦琴!”蔡裔却拍皇帝马屁,赞同增加二弦。
宋太宗大怒,皇亲国戚、宰相、将军在他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一个小小的待诏竟敢和皇帝对抗。但朱文济是古琴权威,他不赞同的话,古琴增加二弦就没有说服力了,必须让他屈服。宋太宗故意恶心朱文济,赐给蔡裔五品官员的红色官服,却让穿绿色官服的朱文济站在蔡裔前面。并派蔡裔出使剑南,蔡裔暴富获得数千贯钱。
宋太宗又故意在九弦琴旁边,摆上了很多赏赐物品,以及五品官员的红色官服。朱文济穷困潦倒,只要动动嘴皮子,夸奖九弦琴,很快就能像蔡裔一样升官发财。朱文济却始终不为所动,毫不在乎。宋太宗见软的不行,又来硬的,派宦官押送朱文济来弹九弦琴。这次朱文济没有办法,用九弦琴其中的七个琴弦,弹奏了一曲。
自诩音乐家的宋太宗,听了半天竟不知是什么曲子,只好问朱文济。朱文济回答道:“这是嵇康的《风入松》。”“予欲娱世人,明月难暗投。”寓意坚持音乐家的骨气。宋太宗钦佩朱文济的操守,还是赐给他五品官员的红色官服。他还让画家给朱文济画像。而那些自诩高贵的士大夫们,面对九弦琴是怎么做的呢?史称“中外献诗歌颂者数十人”,他们在皇权面前只能歌功颂德,
宋朝很多笔记都记录了朱文济的故事,因为他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陈郁《藏一话腴》 称赞朱文济“馀谓文济以艺进守其所学,震之以威而不慑,引之以利而不动,可谓有常者矣。今世假仁义之言,作慷慨之色,不肯在古人后;及临威见利,外眩中丧,以失其身:此文济之狗彘也。” 意思是那些表面上假仁假义,慷慨激昂的士大夫,一旦面临威逼利诱,就丧失操守道德,他们就像猪狗那样。
“自古帝王有成功盛德于天下,则必作乐以宣之,故观乐之情文,便可以知其功德”自周公制礼作乐后,历代统治者为了彰显平盛世,无不重视“乐”。宋哲宗没有子嗣,宋徽宗以弟弟继位,为证明统制合法性,也着手制礼作乐。雅乐是国家重要典礼,如祭祀天地、祖先、朝会等活动时,用编钟、编磬等演奏的音乐。自周朝以来为历代王朝沿用,原有七声音阶“用黄钟为宫, 太簇为商, 姑洗为角, 林钟为徵, 南吕为羽, 应钟为变宫, 蕤宾变徵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带来了他们的音乐文化, 雅乐却丢失了“变徵”调式 。 《隋书音乐志》“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访,终莫能通。”“唐太宗贞观初,合考隋氏所传南北之乐,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胡虏之音”。唐朝时雅乐音律已经丢失了一部分。唐玄宗时“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燕乐”。所以《云麓漫钞》说:“唐以来世无徴角之音”《铁围山丛谈》 也说:“然自魏晋后至隋唐,已失徵、角二调之均韵矣。”
宋徽宗想要超越历代帝王,设置大晟府,恢复雅乐音律。教坊使丁仙现是专家,却反对此举说:“徵、角二调丢失已久,如今乐工没有恢复的能力,不可任意妄增,让后人笑话”但是蔡京、宋徽宗却一意孤行,用宋徽宗手指的长度作为标准,制定音律。音乐同行都不太认同这么做,认为是荒诞之举。
蔡京屡次让丁仙现帮忙制作音律,都遭他拒绝,蔡京只好找别人,最终制作成了大晟乐。蔡京本不懂音律学,旋律是否合适他也不漠不关心, 只是一心想讨好皇帝。乐工制作了《黄河清》曲子,蔡京想在专家丁仙现面前炫耀成果,于是让他来欣赏。蔡京还想让丁仙现夸奖自己问他曲子怎么样。丁仙现回答说:“曲子很好,就是不押韵!”引得旁边的人都哄堂大笑。丁仙现也很有勇气,敢于当面讽刺权相蔡京。
因为有的专家不敢说真话,却说一些雷人的言论,未能尽到责任,失去公信力,所以如今网友戏称专家为“砖家”。不知道他们看到铮铮铁骨的朱文济、丁仙现会作何感想?毕竟朱文济、丁仙现名留青史,那些雷人的砖家若干年后谁还记得呢?若记得也不过作为茶余饭后笑料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