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反清。吴三桂起兵之初,进展极为迅速,经由云贵占领湖南、四川,同时广西的孙延龄、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陕西的王辅臣等人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吴三桂集团迅速占据了整个江南半壁江山。再加上察哈尔王叛乱,清廷惶惶不安,康熙甚至萌生了退回关外的想法。

但吴三桂一方却没能抓住这种大好形势,反而与清军对峙起来。这给了清军将叛军各个击破的机会,那么,吴三桂集团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吴三桂集团在政治上的天然缺陷。

无论是兵力还是资源,其实吴三桂都不缺少,他本人更是沙场宿将,此时满清勋贵集团无一人是他的对手。再加上吴三桂“反清复明”的旗号,让清廷也不敢轻易使用汉人将领。可吴三桂本人的反清意志其实并不坚决,更没有任何复兴明朝的想法,他单纯的是不想失去权势,纯粹是被政治手腕不足的康熙皇帝逼反的。不只吴三桂,他的那些部下夏国相、胡国柱等人,归根结底也是怕吴三桂倒了,进而他们的权势也因削藩而消散。也就是吴三桂集团的核心人物,其实不过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起兵,并没有什么逐鹿天下的雄心壮志。

其次,吴三桂的盟友们也相当不靠谱。耿精忠、孙延龄、祖泽清、尚之信再加上吴三桂,其实都是明末叛将,跟随清兵入关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南明政权的大小军阀。这批人本身就前朝叛徒,现在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本身就底气不足。就连吴三桂本人,也无法下定决心拥立一名明朝宗室傀儡上台,成为名义上的旗帜。这些人纯粹是以反清为唯一的共同利益,其内部脆弱无比。耿精忠怀揣着自己的皇帝梦,尚之信连他父亲尚可喜都无法摆平,这就导致吴三桂集团虽然看起来势力庞大,但却没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统治领导。

由于政治上的天然缺陷,导致了吴三桂集团在决策上的失智。首先是占据湖南岳阳之后,吴三桂利令智昏,开始筹划准备称帝了,这给了清廷重建休整的机会。这时吴军锋芒正盛,即使考虑渡江北伐战略风险太大,也应该顺江东下,扫荡江南。不夺取江南和袭扰河南,清廷就始终具有物质上的优势。

再加上由于吴三桂与周围军阀孙延龄、马雄、祖泽清、尚可喜等人盘根错节几十年的亲缘利益关系,让他始终没法下决心如同皇帝一般收编了这些所谓盟友的地盘与势力,只要他们名义上的臣服即可。这导致了吴三桂集团没法有效的整合资源,虽然占据了江南半壁,反而里面出现了更多的小型割据。而且这些所谓的盟友,一旦清廷开价合理,再次跳反也不是不可能。吴三桂既不愿意坚决的以出击战略彰显强大的武力彻底震慑住盟友,也不愿意真下狠手收编改造盟友为自己的力量,进退失据。这也就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当吴三桂的这些盟友或者覆灭或者重新归清后,吴三桂集团的战斗力反而比之前更加强大了。永兴之战,吴军几乎打崩了一个兵团,斩杀了八旗军下的四十一个将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