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8年,时值南宋宝祐六年,也是蒙哥大汗八年,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算是戊午年。此时,宋蒙战争已经全面开战,蒙元大军已经做好灭南宋、入中原的准备。 蒙元与所有游牧民族一样,既然有做中原之主的想法,就必须有一套统治农耕文明的思想,这种做法叫汉化。
蒙哥大汗命丧钓鱼城前一年,曾令忽必烈在元朝开平府大安阁举办一场盛大的佛道大辩论,辩论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讨论《老君八十一化图》和《老子化胡经》的真伪,即道家创始人老子有没有“胡化”。 为什么双方要辩论老子胡化的问题呢?因为根据《老子化胡经》记载,道教创始人老子与徒弟尹喜骑上青牛远走函谷关,经西域到天竺,最终在天竺创立佛教。汉朝时期,佛教又辗转回到东土成为一家之言。
如果《老子化胡经》的说法属实,那么“佛本是道”的说法就能成立。换而言之,佛教便是道家的一个分支。 如此的话,佛教肯定不同意,他日门派的脸面往哪放。一旦承认自己是道教的分支,从汉朝到元朝1200多年的努力就会付之一炬。既然佛教是道教衍生派系,必然要尊道家为正朔。此后只能仰人鼻息过日子,在格局上就会矮人半截。 由于公元1258年是农历戊午年,这场辩论又被称为“戊午佛道之辩”。(《续资治通鉴》《中国道教史》都有记载)
辩论的起因 戊午争辩绝非偶然。在元朝以前,佛道两家一直处于相互敌对的状态,但是双方都尽量避免正面交锋,有点心照不宣的感觉,刻意躲开彼此,尽量不要讨论彼此反感的话题。 那么,为什么佛道之辩在宋蒙交替的时间点爆发了呢。 此事说来话长。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蒙古骑兵灭掉金朝,占有中原半壁江山。成吉思汗意识到,武力踏平中原不是难题,问题是占领中原后,如何使中原能够长治久安,这套理论从哪里来。
金朝灭亡后,它留给蒙元的财富绝不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金朝最大的遗产是道教的主流派系全真教。 成吉思汗对此非常感兴趣。他发布数道诏令,想与全真教掌门丘处机见一面。此时,成吉思汗正在征讨西域。公元1220年元宵节刚过,73岁的丘处机在万般不情愿中启程拜见成吉思汗。 从山东莱州启程,历时2年长途跋涉,终于在公元1222年四月与成吉思汗相会塔里寒(今阿富汗)。相传,两人见面相谈甚欢。成吉思汗让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随后写信给丘处机说: 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教管著者,奸的歹的,邱神仙你就便理合,见你识者。(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碑)
丘处机觉得彼此远行没白走,得到成吉思汗的认可。在蒙元的扶持下,全真教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广收徒弟,营建道观,趁机挤压其他教派的势力。也正是因为全真教发展太猛,无形中与别的流派结下私仇。 全真教传到尹志平和李志常时期,已经达到鼎盛。但是问题来了,在一家天下的时代,无论流派或是朝臣声势过于浩大,在皇帝眼里都是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蒙哥大汗觉得有必要削减一下道家的势力,他钦定忽必烈筹备一场佛道辩论。意思很明显,就是想借佛教来制衡道家。所以,戊午争辩是一场有针对性的辩论,或者说从一开始便注定道家不可能取得胜利。
辩论的过程 此次辩论可以说爆了大冷门。双方围绕十四个辩题展开辩论,道家抱着必胜的心态,本来占据绝对的气势,结果辩着辩着,味道就变了。主办方数次打断道家的发言,言语间刻意刁难道家。更可笑的是,此次辩论的裁判八思巴居然公开站到佛教一边,与佛教联合共同反击道家。 相当于道家面对的是辩论员兼裁判,纵使道家辩论员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样的雄辩之才也难以获胜。根据《辩伪录》记载: 道者又持《史记》诸书以进,欲以多说侥幸取胜。帝师辫的达拔合思曰,以谓何书。曰:前代帝王之书。上曰:今持论教法,何用攀援前代帝王。帝师曰:我天竺亦有《史记》,汝闻之乎。对曰:未也。帝师曰:我为汝说,天竺频婆要罗王赞佛功德。日: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当其说是语时,老子安在。道不能对。
道者想用《史记》为依据来论证道家的起源,裁判八思巴说天竺也有史记,记载的内容与中原版史记完全不同,并且胡说八道一通,道者全都听懵了。辩论瞬间冷场,道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辩论。 忽必烈见时机成熟,只好图穷匕现,让道者表演“入火不烧,刀枪不入,白日上升”等法术。这种绝活本来就是假的,自然无法现场表演,道家只好认输。 失败的代价是惨痛的。按照辩论前的君子约定,道家输掉辩论的话,要把头发剃成光头。全真教多位高人当场气死,忽必烈和八思巴在帐篷里举行盛大的晚宴,弹冠相庆表示祝贺。
忽必烈成为蒙元大汗后,大力扶持佛家,佛门势力得到空前发展。为了打击道家,忽必烈支持的佛教把《老子化胡经》销毁,同时下诏所有道教经文不得流于市面。从此,道教一蹶不振。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显示与蒙元的不同,朱元璋对道家稍作扶持,道家才得以逐渐恢复元气,但也很难达到宋金时代的辉煌。“戊午争辩”原本是道家一举击败佛家的绝佳机会,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道家失去此次翻身的良机,从此再也难以与佛家相抗衡。
辩论输在哪 上文说过,这场辩论就是忽必烈为道家量身定制的坑,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胜算。道家只能尽量把败局的损失挽回到最小。 但是道家太疏忽大意,没有想到蒙元的风向变了。过去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元对道家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到蒙哥和忽必烈的时代,觉得道家没有可利用的价值了。 道者的想法还停留在过去,志得意满地接受挑战,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认同。
忽必烈明白蒙元是外人,道家是中原土生土长的文化。怀着非我族人,其心必异的想法,忽必烈以外来侵略者的身份绝不可能扶持本土文化。 不信你看佛教兴盛的朝代有哪些,一是南朝的萧齐和萧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是唐朝的玄奘取经,三是辽朝。他们都是游牧民族建立,也是佛教最兴盛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会这样?文化认同的原因罢了! 或许,这是参与辩论的全真教道者忽视的地方。假如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主动压低自己的姿态,暂时避其锋芒,也许不至于败得如此惨烈。
有句话说,道根儒茎佛叶花。虽然佛家以外来文化的身份来到中原,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儒家、道家形成文化领域的三足鼎立。从传入至今,它为中原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儒家也好,佛道也罢,既然都是传达人心向善的理念,为何面对其他学说时,总要拿出一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戾气。
这是笔者所无法理解的地方,也请有见解的朋友留言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