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乃是魏晋时期的文学担当。尤其是曹操,不但军事、政治玩的溜,连诗都写得好,诸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都是后人反复吟咏的名句。

曹操早期还有一首《蒿里行》,也相当出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当初曹操为了天下大义,与诸侯会盟,讨伐董卓,希望早日恢复汉室。然而诸侯却各怀鬼胎,为利益互相攻伐。而后袁术僭越称帝,袁绍立傀儡皇帝,曹操带兵征讨,士兵铠甲里都生了虱子,到处尸骨,千里之地连鸡叫声都没有,十室九空,黎民百姓几乎快死光了,想到就让人伤心啊。

此诗约写于公元191年之后,彼时,曹操刚到中年,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还很同情。想当年,曹操20岁就做了洛阳北部尉,负责管理半个都城的治安。他年少得意,依法执法,公正耿直,连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都被他打死,确实有魄力。 当看到别人为了利益互相残杀时,曹操的心逐渐变了,他越来越清醒,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让乱世统一,指望那些鼠目寸光的权贵,根本不可能。 他开始发展势力,他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偏激,原本怀着治国安邦、拯救百姓之心的仁者曹操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屠夫曹操。

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血洗了徐州。 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武帝纪》初平四年,曹操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后汉书陶谦传》 由于晋承魏,作为西晋臣子的陈寿没敢写出来曹操如何屠城,只用了“所过多所残戮”六个字一笔带过。但《后汉书》却相当直白:他总共杀了几十万人,鸡犬不留,尸体把泗水都堵住了,五个县直接空了。 那个写下“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人,三年后,又重新看到了这一幕,而制造者就是他本人。

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人彻底改变。 如果说为报父仇而屠城,还能理解,但之后曹操仿佛杀戮上瘾,他屠戮雍丘、邺城、兴国、河池、宛城、柳城等等,前后十几次屠城,简直丧心病狂。 什么叫“屠”? 屠,苦剥畜牲也。——《六书故》今屠沛。——《汉书·高帝纪》。注: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两军交战杀人不叫屠,把人像牲口一样宰杀才叫屠。如果看到这些,还有人乐于赞扬他为“可爱的奸雄”“真英雄”,那和拿着屠刀的杀人魔,又有何区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