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古代那些学问学术很高的文学家,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毕竟历史上很多书籍的创作都是纯手写的,即使那些后来可以用作印刷术的作品,也是人们一个一个字刻出来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错别字的出现,但是他们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么发达的技术,可以检测出错别字,那么这些人会怎样挽回自己的颜面呢?

很多人常常感叹:“为什么古人写错了字叫做通假字,而我们今天写错了字叫做错别字。”这也是现在很多人diss古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内容含义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一次汉字简化,使得人们对一些古汉语会有很大的误解,现在的我们可能会认识几个繁体字,但当提笔写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不会写的,所以古人的“错别字”不一定就是“错别字”。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先要了解通假字的三个主要分类,一个是同音通假,一个是双声通假,一个是叠韵通假。同音通假顾名思义就是字的发音相同,例如“战国从衡,真伪分争”中的“衡”就属于通假字,和“横”的意思相同。而双声通假自然就是发音不相同,也可以说是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的通假字。如“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的“亡”就和“无”字同意。而叠韵通假就是就是说本字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例如“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的“见”和“现”是通假字,是“表现”的意思。通假字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种,这些也是正常情况下的通假字,但古人也真的有写错字的情况出现。

最著名的代表当属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虽然书法优美,内容也是十分具有意境,但不可否认的就是其中还有几个明显的错别字。首先是《兰亭集序》中第4行第5个字,“崇山峻领”。《说文解字》:“领,项也。”领,就是脖子。《说文解字》也收有“嶺”(岭的繁体字),意思是“山道”。而王羲之生活在《说文解字》作者之后的两百年,总不能说历史又倒退回去吧。《兰亭序》第12行第8字,是“悟”,“悟言一室之内”。《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毛传:“晤,遇。”《说文解字》有悟字,意思是“觉也”。所谓觉,就是醒悟的意思,它是和迷相反的心理状态。是故,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内”,当作“晤”。除此之外,《兰亭集序》还有几处的明显错误,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发掘,看看这位书法大家做的一些糊涂事,也算是这件传世名品的一些污点。

那么,汉语既然有写错叫做通假字的情况,那么发源也同样悠久的英语如果写错了会怎么办,总不能说这个单词没有意义吧。所以就有了现在英语学习之中一种很便利的学习方法就是元音互换,一些发音相同或者格式相同的词根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两者的含义也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换,这也许可能就是西方人在创造语言的时候避免麻烦用的一个小手段。

不管这些错字是对是错,也是承载了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对于文化的记录与保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要是从一个民族责任心的角度出发,现在的我们还是要少写错字,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很少有写字机会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都会有提笔忘字的情况,我们不能将一脉相承的文化在我们手上断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