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祭祀的大儒,他的学说在元明清时期被官方奉为正统意识形态,影响后世几百年。 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他是假道学,尤其对“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点更是口诛笔伐,他的思想学说在南宋甚至一度被列为伪学。更有甚者斥责朱熹言行不一,是位十足的伪君子,而面对这些批评指责,朱熹最后竟然全部都予以承认,这就更加落人以口实。所以一直以来,朱熹在后世都是毁誉参半。
人们通常把“好男不和女斗”当做男人的美德,但是朱熹让人颇为诟病的地方就在于,位高权重的他曾经利用权势欺负过女人,而且还是位身份地位都非常低贱的女子,似乎他还不怎么占理。这名女子名叫严蕊,是一名官妓,也是一位才女。 1182年7月,朱熹来到台州公干,随后他就上书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并且把严蕊逮捕下狱,希望能从她身上找到证据。严蕊才貌双全,而且在当时闻名遐迩,甚至有人不惜跋涉千里,只为一睹她的芳容,而唐仲友对严蕊尤为欣赏。 唐宋时期,官员狭妓出游或举行宴会,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朝廷为此甚至还设置了专门的官妓。但朝廷同时也规定,狭妓可以,官员不得让官妓侍寝留宿。 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看来,狭妓虽然为官方所允许,但也是有伤风化。尤其唐仲友和严蕊交往过密,更让朱熹认为二人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问题。所以抓住严蕊后,朱熹没有任何的怜香惜玉,严刑拷打逼她招供。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朱熹以为严蕊很快便会认罪,甚至会因为承受不了皮肉之苦而诬陷唐仲友。可是最后结果却让他很失望,审讯两个月,严蕊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但她始终没有认罪,更没有任何诬陷唐仲友的言辞:“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最后这事传到了皇帝宋孝宗那里,在丞相王淮的建议下,宋孝宗认为这只不过是“秀才争闲气”。因为唐仲友不仅是太守,而且也是一位学者,以北宋三苏的蜀学为宗,而朱熹却以二程的洛学为宗,他们的学术观点相左,所以朱熹就公报私仇,弹劾唐仲友。最后宋孝宗命人放了严蕊,也没有惩罚唐仲友。 朱熹这事似乎做得很不地道,他想弹劾唐仲友本无可厚非,但是却选择对一个弱女子痛下毒手,就显得有些不择手段了。何况严蕊还是个才女,最后还表现得宁死不屈,更是赢得了人们无限的同情和称赞。如此一来反而将朱熹置于舆论不利的境地,因为人们很少关心朱熹弹劾是否属实,只记住他的残忍毒辣和严蕊的坚毅不屈。
反对朱熹的人,会对他弹劾唐仲友一事嗤之以鼻,因为朱熹在指责别人生活作风有问题时,自己的手脚似乎也不怎么干净,而且还干出了令人发指的有悖人伦之事。 明朝时,江浙一带有位朱熹的后人,他在书肆中大肆搜罗《四朝闻见录》这本书,然后再全部烧掉。朱氏后人此举意在维护先祖朱熹的名声,最后却欲盖弥彰。 《四朝闻见录》作者是南宋叶绍翁,也就是写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那位诗人。纪晓岚在《四书提要》中对《四朝闻见录》评价不错,认为此书:所论颇属持平。然而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朱熹很多的黑料,有些甚至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南宋沈继祖弹劾朱熹的几大罪状:“不孝其亲”、“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侵吞人财”。 在沈继祖的弹劾中,朱熹俨然成了不忠不孝贪财好利的小人。但是在他所有的黑料中,流传最广的却是另外两条: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冢妇不夫而自孕。 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本属正常,有时甚至还会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风流韵事,而被人津津乐道。可是朱熹竟然娶尼姑为妾,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但是相比于爬灰,这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冢妇是指嫡长子的正妻,当时朱熹的儿媳在守寡,但是最后竟然怀孕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沈继祖说得很委婉,实际意思是这事是朱熹干的。若果真如此,朱熹简直禽兽不如。 因为沈继祖的弹劾,朱熹最后罢了官。作为文人,会把名誉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朱熹这样的大儒。可是奇怪得是,朱熹辞官后,并没有辩解,只是上了两封谢表:“至于众恶之交归,亦乃群情之共弃,而臣聵眊,初罔闻知,及此省循,甫深疑惧。”“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朱熹似乎默认了自己的罪行,这反而更加让人相信沈继祖所弹劾内容为真。
在南宋文人的有关著述中,都没有朱熹行为不法的记录。即使叶绍翁书中所载,也只是沈继祖的弹劾奏章。如果仔细阅读此书就会发现,叶绍翁对朱熹也非常敬重,没有丝毫诋毁的意思。至于朱熹的谢表,其实他并没有承认罪行,只是无奈之举罢了。元朝修订的《宋史》为此事盖棺定论:“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显然朱熹是冤枉的。 朱熹之所以被诬陷,是因为卷入了朝廷庆元党争的漩涡。 南宋偏安一隅,宋孝宗虽然野心勃勃,最后却功败垂成,令人惋惜。后来孝宗禅位于光宗,自己做太上皇。光宗脑子不太好使,而且其皇后又飞扬跋扈,越权擅政。孝宗驾崩后,光宗因为疾病不能主持丧礼,权臣赵汝愚就联合韩侂胄发动宫廷政变,逼迫光宗禅位给宁宗。赵汝愚因拥立之功被封为丞相,他大肆启用理学人士,并且推荐朱熹担任宁宗的老师。 宁宗即位后,韩侂胄想要出任节度使一职,却被赵汝愚拒绝。韩侂胄于是就指使手下,弹劾赵汝愚以赵氏宗亲身份担任丞相,不利于社稷稳定。宋宁宗于是将赵汝愚罢相,韩侂胄随即大权独揽,他开始打击理学人士,指责理学为伪学,朱熹也遭到贬官。因为此事发生在宋宁宗庆元年间,此事被称为庆元党禁。而沈继祖对朱熹的诬陷,也正发生在此时。
由此可知,朱熹的人品是没有问题的,他的那些黑料都是子虚乌有的。其实不仅朱熹,历史上其他文人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也都传出过和儿媳妇的丑闻,其都来源于政敌的故意诬陷和抹黑。事实上,就连朱熹逼供严蕊案,都是可以商榷的。 朱熹进入台州地界后,当地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控告唐仲友,“诉者益众,至不可胜穷。”而且控告内容也不简单的是生活作风问题,还有:促限催税、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伪造官会等等。和沈继祖诬告朱熹不同,这些都是底层百姓直接告状,证据确凿,朱熹这才上书弹劾唐仲友。 唐仲友的姻亲王淮当时担任丞相,宋孝宗拿着弹劾唐仲友的奏章,询问王淮的意见,王淮将此事定性为这是“秀才争闲气”,这就把政治上的一桩贪腐案变成了学术上的观点之争,最后唐仲友受到了庇护。 事实上,朱熹作为一代大儒,又怎么会心胸狭隘呢,否则不可能取得那么大得成就。和朱熹同时代的陆九龄、陆九渊,他们倡导心学,在当时也影响巨大。朱熹不仅认真地和兄弟二人探讨学术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在学术上留下了鹅湖会的美谈,而且还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唐仲友名气学问都不如陆九渊,朱熹又怎么会和他“争闲气”呢?
清人王懋竑编撰的《朱熹年谱》记载,在弹劾唐仲友的当年,朱熹还先后弹劾了上户朱熙绩、衡州守李峄、衡州元差监酒库张大声、孙枚,知宁海县守王辟纲等。由此可知,朱熹弹劾唐仲友,完全是为国为民,而且唐仲友也的确存在问题。但是此事后来被明朝的凌濛初改编成话本《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朱熹反倒成了反面典型。因为话本流传更广,所以朱熹就一直在背黑锅。
能成为一代大儒,其胸襟必然是博大的,绝不会因为个人恩怨或者学术见解而公报私仇。但是人红是非多,一些黑料就会随之而来,尤其是理学家。当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而束缚人们的思想时,人们必然会起来反抗。只不过在太平年代,这种反抗只能是悄然无声的,人们会通过编排传播理学家的一些荒唐故事,来表明他们的言行不一致,以此证明理学家们所宣传的思想,自己都不能遵守,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他们完全就是假道学。
其实理学家最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弄清世间存在的各种真理,只不过后来被别有用心的统治者拿来奴役人民。有时候有些学术思想,已经严重背离了理学家们的初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