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不少读者都有所耳闻。俗话说得好,“三岁看老”,孔融幼儿时便如此懂礼貌,他将来的成就自然很不凡。果不其然,孔融在成年之后,果真成为了当世一代大儒,受无数读书人尊敬。

孔融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不妨看看一些枭雄的态度就知道了。当时,董卓执政,孔融认为他行事暴虐,于是采取对抗政策。董卓能把持朝政,全靠自己强大的武力,因为当时的并州骑兵与凉州骑兵,都在他的麾下。但董卓也想要取得士族门阀的支持,毕竟这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找到了蔡邕、孔融等名士,希望他们与自己合作。 蔡邕投靠了董卓,但孔融却始终保持反抗。董卓气急,一度想要杀死他,但迫于孔融的名气,只好暂时作罢,但依然将孔融调到了北海为相。孔融虽然是个“言语上的巨人”,但却是个“行动上”的矮子,他没有半分军事才华。 当时青州境内还有不少黄巾军的余党,孔融不敌,只好关闭城门严阵以待。眼见形势愈发恶劣,他便委托一位好汉太史慈去外出求援。太史慈来到平原,当时担任平原相的刘备听说孔融向自己求援,遂大惊道:“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于是急忙发兵,帮助孔融击退了乱军。

由此可见,孔融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是现在的“文化名人”。而且在儒学大行于世的天下,孔融这种人,虽然没什么实干本领,但却是文人心中的一块活字招牌。 孔融的“战绩”还不止于此。在早些年,他便与大将军何进公然叫板,后来无论是谁当政,孔融都毫不留情地“怼人”。除了董卓以外,曹操、袁绍、刘表、袁术等人,无一不被孔融“喷”过。所以说,孔融应当是汉末第一“刺头”了。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孔融从来不与皇室叫板。他看不惯的是,是这污浊的乱世、是有野心的枭雄(袁绍),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地方大员(刘表)。所以,孔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他心中的抱负无法排遣时,便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矛盾。

除此之外,孔融也只能将自己澎湃的情感寄托在酒上。但实际上,孔融是不爱喝酒的。正因如此,当曹操颁布“禁酒令”时,第一个跳出来的便是孔融。曹操明令禁止不让喝酒,可孔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家中数次大宴宾客,甚至公开宣传:“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孔融这么肆无忌惮,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呢?其实,孔融有两个身份,不得不令人忌惮。一个是孔子的嫡系子孙,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在天下影响甚远,只要是读过书的人,便在名义上算是孔子的门人子弟。而作为孔子的嫡系子孙,孔融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东汉末年文化人的代表。无数文人,哪怕是刘备这样的枭雄,也希望与孔融这位文坛执牛耳者达成友谊。如此一来,便能立即身价倍增。 另外一个身份,孔融还是个大孝子。孝道横行于天下,比儒家立世的时间还要早。而汉高帝刘邦在建立汉朝之时,便明确推行孝道。所以在当时,大孝子是受到社会与朝廷的一致保护的。就连袁绍、曹操这样的人,也是举孝廉出身。孔融年少成名,便是因为他的孝子身份。所以只要他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一般人都不会轻易动他。

不过很可惜,孔融依旧死了,死在曹操的默许之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将袁绍的最后一股力量平定,不久之后便当上了大汉丞相。但以孔融为首的汉室老臣,却表示强烈反对。曹操一向反感清流名士,主张法制来施政。所以很不幸,孔融不知收敛的举动,便让曹操生出了杀心。 孔融之死,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他是以“不仁不孝”的罪名被曹操处死的。而且自有人诬告孔融,到孔融下狱,再到他满门被诛,这中间的一切过程,比如审讯、定罪这样的流程,直接被曹操略去了。就好像是孔融之死,提前被人安排好了剧本。

曹操杀人不算,还要诛心。因为孔融是大孝子、大名士、大文人,所以曹操只能用“不仁不孝”这个罪名令孔融的“保护伞”失去作用,随后再挥其自己的屠刀。这个理想主义者,也最终为追随理想,随着大汉王室一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