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4年,在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下朱棣最终是反了,直接兵指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在这场原本占据优势地位的战争中建文帝,或许是性格使然,也或许是深受儒家教育影响,并不忍心让自己的叔叔就此而死。
特意下令不能杀他,可谁知自己却在这场纷争之中输得一败涂地,有人说他死于一场大火,尸骨无存,还有的说他已南逃。
为了寻找他的下落,朱棣即使登基之后也没有停止对他的寻找,那么最终建文帝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01
靖难之役
1395年,老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随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他是太子朱标的次子,深受儒家教育影响。
原本朱标才是老朱最属意的继承人,深受弟弟和朝臣们的拜服,可惜的是英年早逝,而这也就给建文帝的登基造成了重重困难。
此时藩王势力很强,这些人大多随着老朱上过战场战功显著,而且在大明建立后直接被分派出去镇守一方,手里还实打实握着兵权。
虽然老朱在自己死前做了不少限制,死后也不允许这些儿子回来奔丧,但其威胁性仍旧不容小觑。
就这样根基还不稳的建文帝就开始自己的削藩之路了,只是这一政策引发了朝中的不满和反感,特别是对被削藩的藩王们而言,他们感到随时都有一把刀悬在自己头顶。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燕王朱棣毅然发动了靖难之役,将这场战争升级为一场关乎朝中命脉的政治角逐。
他在起兵的时候地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对外宣称自己在效法周公旦,为自己发动战争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只能说朱棣不愧是骁勇善战,虽然前期兵力较少处于不利局面,但是手下多悍将最终竟然反败为胜一路攻入京都。
而就此,建文帝的下落也成了一个历史谜题,虽然朱棣对外宣称这位侄子已经去世,但却对建文帝的下落一直心存疑虑。
在他成功登上皇位后,也曾多次调查建文帝的去向,只是什么也没找到。与此同时,他清除了有关这位曾经的皇太孙的一切信息,逐渐使其淡出朝廷视线。
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的大臣们遭受了惨烈的命运。方孝孺、铁铉、景清、练子宁等人都经历了残酷的报复,各自不同的死法反映了朝廷的残酷无情。
这场政治风暴使建文帝的影响被彻底抹去,任何关于他的言论和文字都成了禁忌,谈论建文帝的下落几乎成了王室禁令。
02
焚火自杀
在历史记载中,关于建文帝的结局也是很是令人疑惑,在《明史》及《明实录》两部正史中,记载的关于他的结局有着很大的差异。
据《明史》的记载,建文帝失踪的原因被归结为宫中失火,而他在火中不知所终。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派遣使者将朱允炆的尸体从南京大火中取出,并予以合葬,之后他声称建文帝自焚而亡。
但是这个说法之中存在着很多疑点,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比如说如何明确哪具尸体是建文帝的,当时的老臣难道都是摆设吗?
所以虽然《明实录》中对建文帝的自焚描述中提到:“遂阖宫自已焚燃。”,这说的是自杀。
但是很难作为绝对的证据来看,更多的让人觉得这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在明成祖给朝鲜国王的语书上讲自己这个侄子是被“权奸逼胁”,自焚的,这更是加深了这一怀疑。
在翻阅《明史》及《明实录》两部正史时,我们发现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存在极大的争议。
张廷玉在总编《明史》时提到了多种可能性,包括“由地道出亡”和在滇、黔、巴、蜀地区有传言的“为僧时往来迹”。
这说明什么,建文帝自己把自己烧死这个说法,明代人自己都不信。
而且两部正史对建文帝生死的描述存在细节上的矛盾,《明实录》中关于中使出尸于火中的描述与《明史》中关于燕王遣中使的说法不一致,为建文帝生死之谜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
03
出家当和尚
还有人认为,靖难之际建文帝朱允炆深感无法抵挡朱棣的压力,决定以自刎的方式终结自己的生命。
可是就在建文帝准备了结自己的时候,身边的老太监出手了,他在关键时刻拿出了一个神秘的匣子。
这是老朱生前交代给他的,内含三套僧衣、身份证明、一封密信和一把剃刀,上面分别写有“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
令建文帝惊讶的是,里面竟然还提到有一条可以给他们保命的暗道,那时老朱还在世,刘伯温算出皇太孙命中有一劫难,便提前做了准备。
最终建文帝根据信上的提示给自己剃度了,并从暗道逃出城外,自此归隐山林不再参与皇权斗争。
不过还有其他史书提到,建文帝或许在被俘后不愿屈辱,选择自杀。
在传说中,建文帝的命运变成了一场离奇而神秘的逃亡。他的剃发出家,被描绘成一种从王者到出家者的沉痛决断。
但是关于建文帝最终去向在历史的长河中悬而未决,有的流言称他逃至云贵地区,南洋地区甚至有人以他为鼻祖。
近代学者亦有论述认为,建文帝或许曾在江苏吴县普济寺、穹隆山皇驾庵内隐匿,并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逝,葬于庵后小山坡上。
04
流亡海外
在这些说法中,还有人认为他曾经漂洋出海,成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标之一。
明成祖登上皇位后,仍旧对建文帝的生死很是在意,他怀疑自己这个侄子一直都没死,而是在某个地方静静蛰伏以便将来再次取而代之,所以他便让郑和出海寻查建文帝的踪迹。
这种说法的根据主要源自对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的推测,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但其登基称帝并不是名正言顺的,而建文帝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
因此朱棣对建文帝的下落一直心有不甘,对他的命运耿耿于怀,甚至派人多方打听。考虑到这一背景,有人推测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标之一是寻找朱允炆。
而且关键档案《郑和出使水程》中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信息竟然不翼而飞,这让人更加怀疑里面是不是埋藏着什么真相。
可以推测朱允炆可能在靖难之后漂洋出海,而朱棣对其行踪一直心有不甘,因此启动了郑和下西洋的行动,试图追寻建文帝的踪迹。
虽然朱棣成功继承大统,但其合法性一直备受质疑,这使得他对建文帝的关注更为敏感。
在寻找过程中,郑和下西洋的行动可能不仅仅是外交需要,更可能是探寻朱允炆的真实目的之一。
不过到如今,建文帝朱允炆的最终命运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历史学家们在考古和研究中或许能够找到更多线索,但建文帝的生死之谜仍然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