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风的儿童节

每年的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童年是大部分人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是我们一生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时代,每个文明也都经历过童年时期。作为西方文明的童年,古希腊有丰富的关于儿童的论述,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一、文物中的儿童:男女无差别

古希腊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对于古希腊历史的认识,我们必须依靠出土文物。那么,在出土的文物里,古希腊儿童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海神波塞冬雕塑

在出土的一组雅典儿童“摇篮”造像中,我们可以发现,海神波塞冬的孩子们在摇篮中安眠,波塞冬作为家庭中的父亲——成年男子,亲自照看自己的孩子。另外一组由耶鲁大学保存的古代雅典男孩、女孩造像显示,男孩与女孩从面部特征、发型、体型到穿着的衣物都是相同的。苏尼奥海角的波塞冬神殿里的男孩立象,男孩有着明显的性别器官,但是却头发成辫,且面部缺少显性的性别特征,发饰和女孩并无二致。

古希腊男孩雕塑

在马拉松附近海域打捞的普拉克西特列斯著名雕塑,男孩有着明显的性特征,却像女孩一样有着柔软的身体和线条。这些都说明,在古代希腊,儿童是不存在明显“性别”区分的。

作为离儿童生活最为接近的文物——儿童玩具,更加能体现出古代雅典儿童的生活面貌。“学龄”儿童的玩具明显是与未来成年人城邦政治、军事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游戏,儿童习得如何进行政治组织和军事行动。雅典地区的一处墓葬底座的浮雕中,刻有儿童玩曲棍、斗狗和摔跤的画面,生动活泼。儿童通过在学校、街道和社区中进行游戏和活动,模仿城邦中成年男子的生活方式,为城邦政治的延续奠定基础。

古希腊儿童赛马雕塑

儿童的尸体被放置在一个“球形”或者说“蜂窝形”的坟墓中。年满40天而死去的儿童,被埋葬在球形墓葬内部,而不足40天的则被埋葬在外部。已经断奶的儿童有一些诸如“谷物”、“瓶罐”以及带有宗教性质的陪葬品一同参加丧葬。公元前5世纪,帕洛斯岛墓碑上刻绘着女孩捧鸽浮雕,鸽子代表脆弱的生命,女孩就是死者,抱着鸽子代表新生。

抱着鸽子的儿童

公元前13世纪初的米凯纳卫城的雕塑中,冥界之后泊尔塞福涅以儿童形象依偎在母亲,谷物女神德墨忒尔身上,进行秘密仪式,这是儿童神性的表现。儿童的神性不仅是对传世文献中儿童形象的冲击,更是直接佐证了社会性别。

依偎在德墨忒尔身上的儿童

可见,出土的文物里,古希腊的儿童不仅有着丰富的游戏和娱乐方式,而且在儿童早些时期,并没有严格区分出他们的性别,这与中国古代男女有别的观念很不相同,显示出中西文明根源的差异。

二、书中的儿童:小大人

虽然文物能够直观地反映古希腊儿童的现状,但是,我们对古希腊儿童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于书籍中的记载。这些古希腊的哲学家、戏剧家的书籍表现了“理性”的儿童形象。

在古典时期的哲学家看来,儿童是在父亲协助下的母亲养育之下长到3岁左右。然后继续由家中的母亲和乳母进行教化。

柏拉图在和外邦人言说古希腊儿童的时候,就自豪地表示,在古希腊,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他的智慧是由家庭教养赋予的,母亲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讲述英雄时代和祖辈的辉煌业绩为主,这种教养方法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为未来政治生活服务的“理性”的儿童。他们从小从父亲严苛的教育和母亲讲述式的教化中学到的是,有着英雄业绩的先祖是如何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除了父母亲,乳母(保姆)对儿童的照顾也很重要。儿童在保姆的照料下,学习如何进行集体生活,如何在集体生活中使用合适的得体的语言,一直到上学。

古希腊著名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他的两部戏剧《骑士》和《云》中对古代希腊儿童的生活进行了描述。

戏剧家更关注的是下层人民(以及奴隶)的儿童,他们游走于市场,生活里充满打斗、欺骗、偷窃,是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但是,集市的争辩同样使得这些儿童学会了如何进行辩驳,即使是撒谎式的辩驳。作为“不稳定因素”的底层儿童,同样是在城邦体制中成长和锻炼的。

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

可见,在古希腊留存下来的书籍中,我们看到的古代希腊儿童是没有个性,没有娱乐的,他们不能进行玩乐,不能赛马,不能玩玩具,不能顶撞父母,他们只是“小大人”,所做的、所学到的一切都是为未来的城邦政治生活所服务。

文史君说

从出土文物所见的古希腊儿童生活色彩丰富,孩子们有着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方式,且男孩与女孩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父母同时抚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文献记载中,儿童的形象则是城邦成年人的缩影,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只是未完成的成年人。

这种复杂的形象就和“儿童”这个概念一样,一方面我们认为童年应当无忧无虑,有着金色的光辉;另一方面,社会的竞争压力、内卷的状态传递到儿童身上,孩子们也只能背上沉重的书包,为将来成为全社会所认可的合格的成年人而努力。儿童节的目的就是提醒我们,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的天性,什么才是真正的“儿童”。六月一日到了,大朋友、小朋友们,都去放个假吧!

参考文献

王晓朝:《柏拉图期间》,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Mark Golden,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Classical Athen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John H. Oakley,Greek Children: Three New Iconographic Studies,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 Vol. 118, No. 4 (October 2014)。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寻珍)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