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在位时期,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动乱并未就此结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新局面。唐德宗即位后,对藩镇采取强硬的手段,但由于举措失当、财政危机等多方面原因,朝廷非但未能解决藩镇,反而引发了更大的危机。假如没有三位名将浴血奋战,唐朝的统治甚至会断送在唐德宗的手中。那么,这三位名将到底是谁呢?

一、西平郡王李晟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镇守陇右的武将。李晟十八岁从军,他“勇敢绝伦”,因射杀吐蕃骁将,被王忠嗣誉为“万人敌”。不过在安史之乱期间,李晟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直到唐代宗时期,他才在与吐蕃的战斗中屡建战功,不断得到提升,不仅被调入神策军担任都将,还被封为合川郡王。

781年,“四镇之乱”爆发,李晟奉命率领神策军征讨。经过两年多的血战,李晟在前线不断取得胜利。然而就在783年十月,泾原的军队在长安哗变,唐德宗仓皇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拥立朱泚为帝。李晟率军挥师勤王,一举收复了长安。唐德宗深受感动,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改封李晟为西平郡王。793年,李晟病死,谥号“忠武”。

二、北平郡王马燧

马燧字洵美,是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他的父亲通过考中明兵法科,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受父亲的影响,马燧“沉勇多智略,该涉群书,尤善兵法”。马燧也是在安史之乱后发迹的,他历任郑州刺史、怀州刺史、陇州刺史,治民有方、政绩卓越,受到了唐代宗的赏识。775年,河阳三城发生兵变,马燧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马燧成功平定了叛乱,后调任河东节度使。四镇之乱爆发后,马燧率军参战,大破叛将田悦,“斩首万余级,生虏九百人,得谷三十万斛”。泾原兵变的消息传来,马燧率军回到太原,派儿子马汇领兵五千前去勤王。784年,马燧被封为北平郡王,接着他只用了二十七天,就平定朔方悍将李怀光的叛乱。795年,马燧病死,谥号“庄武”。

三、咸宁郡王浑瑊

与李晟、马燧不同,浑瑊并非汉人,而是出自铁勒九姓中的浑部。贞观年间,浑瑊的高祖父归顺唐朝,世代担任皋兰州都督之职。浑瑊的父亲投身怀朔军中,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宁朔郡王。浑瑊十一岁时就跟随父亲巡边,第二年就建立了战功,后升任中郎将。在安史之乱期间,浑瑊先后跟随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平叛,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

765年,浑瑊率领少数骑兵与吐蕃大军周旋,“前后与虏战二百余合,斩首五千级”。到了779年,浑瑊入朝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兵变”爆发后,浑瑊率宗族子弟来到奉天,指挥了奉天之战。当时,城中兵力不足,且粮草殆尽,但浑瑊镇定自若,最终成功守住了奉天城,保住了唐朝的江山。800年,浑瑊病死,谥号“忠武”。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