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暨百场宣讲启动仪式现场,有一名穿红马甲的女孩,红马甲上印的“我为烈士来寻亲”字样格外显眼。
这名女孩叫孙嘉怿,是“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85后的她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喝奶茶、撸串,也喜欢小动物,每天出门背的黑色背包上挂有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徽章和一个大熊猫挂件,那是她最喜爱的大熊猫“花花”。
然而,孙嘉怿和其他同龄人又有点不一样。2012年新婚蜜月之旅,她和丈夫选择去云南,沿着边境线走访沿途的烈士陵园,去追寻那些舍生忘死奔赴战场的英雄,他们是孙嘉怿最爱追的“明星”。15天的蜜月旅行,她一路走一路拍,拍下一块块墓碑,记下一个个名字,并在个人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足迹。
“当时我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也被不少人质疑。但是,我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孙嘉怿说,会有这样的“另类”举动源自一次特殊的活动。2006年,孙嘉怿和小伙伴到浙江各地的农村去寻访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为老兵洗手并留下手印。“当时只以为是一次很普通的活动,现在看来这就是我追寻的起点。”孙嘉怿回忆说。
2008年,孙嘉怿结对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王仁佑。“第一次见王爷爷,他坐着轮椅、佝偻着身子,笑盈盈地和我聊天,讲述生活中的趣事。”孙嘉怿不会忘记,那次王爷爷告诉她:“孩子,我的青春没有和平、没有鲜花,只有炮火与战争。”每每讲到埋骨无名的战友,王爷爷总默默低下头,满眼泪花。
这些无名英雄叫什么名字?他们埋在哪里?这些烈士还有亲人牵挂吗?所有这些问题成了孙嘉怿魂牵梦萦的追寻。从此,孙嘉怿开始利用休假时间去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拍摄墓碑照片和陵园环境照片,并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想着将这些信息传到网上,网友们以后也能到这里为英烈献花。”
随着微博粉丝越来越多,开始有寻亲的烈士家属主动联系孙嘉怿。2016年8月,一位烈士家属辗转找到孙嘉怿并给她留言:您是宁波人吗?我是王心恒烈士的家属,您有没有在宁波周边的烈士墓中看到王心恒的墓?我们只知道他在解放宁波时牺牲在宁波……
孙嘉怿虽然心里没底,但还是在与对方沟通后爽快地答应:“没事没事,我一定会帮你找到的,你放心!”
当时根本不知道宁波有多少个烈士陵园,孙嘉怿只能凭借小时候扫墓的记忆,计划花几个周末把宁波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找个遍。最终,孙嘉怿在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找到了王心恒的名字。“看到名字的那一刻,别提有多高兴!”第一次为烈士找到亲人,孙嘉怿说,那种激动和幸福感,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件事也成了她日后坚定为烈士寻亲的动力和力量。
第一次为烈士家属完成心愿后,孙嘉怿也开始思索:“我还可以为烈士做些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2017年,孙嘉怿在微博上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话题,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烈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帮助更多的烈士寻亲,孙嘉怿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参战老兵和烈士寻亲前辈,聆听老兵的参战故事和烈士家属寻亲的历程,她还采购了大量和战史、军史、英烈相关的书籍,希望在书中了解更多。
渐渐地,她找到了一些规律,“我们把烈士家属提供的烈士准确部队番号和牺牲时间,与史料一一对应,就能推算出烈士的疑似安葬地,再和当地的烈士陵园进行复核查询,这样大大提高了烈士寻亲的效率。”
为烈士寻亲背后的复杂和艰辛,只有孙嘉怿和志愿者知道。“战争年代,有太多烈士根本没有留下名字,还有的烈士名字记录有偏差。最大的难处是安葬地很分散,遍布国内外,这就需要我们的志愿者跋山涉水,到各地收集信息。”孙嘉怿说:“我们有一个福建的志愿者女孩儿,她经常一个人上荒山找墓地,还有的志愿者骑着摩托车跑山路寻找烈士家属……”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为烈士来寻亲”,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寻亲”队伍,一个庞大、详实的烈士信息数据库也搭建起来。越来越多新发布的寻亲信息不再石沉大海,而是像一个个小灯泡,被点亮,有了回应。
孙嘉怿在背包里随身携带着一块移动硬盘,里面储存着超4万名烈士的安葬地信息,并记录有烈士的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队番号、牺牲时间和准确安葬地点。“如果家属提供的信息相对完整,那么我们最快两分钟就能帮助他们完成心愿,寻找到亲人的安葬地点。”孙嘉怿说。
这些一点点积攒起来的4万名烈士信息,孙嘉怿同步公开给所有“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志愿者,也同步给各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烈士陵园,以充实完善更准确的烈士信息。
在孙嘉怿的影响和带领下,“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者队伍已有412人,9个不同的公益大组,90后、00后、10后居多,最小的志愿者只有4岁。
如今,全国各地都分布着“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寻访了7个国家,累计发布3万余条烈士寻亲信息,拍摄收集724座烈士陵园纪念设施,帮助1460位烈士成功找到家人。
孙嘉怿告诉记者,坚持做“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最开始不是因为勇敢,只是因为不忍,不忍英雄的孤魂流离在万里之外,不忍英雄的亲人执着而无助的心悬在寻寻觅觅的路上。7年为烈士寻亲路上,孙嘉怿参与见证了太多的感人时刻,烈士家属视她如亲人一般,她也和烈士家属一起激动过、感动过。
4月29日上午,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暨百场宣讲启动仪式上,孙嘉怿分享了这些年“追星”的历程。下午,她来到黄士俊老人家中,这位90岁的长者是上甘岭战役的参与者。“我想第一时间与黄爷爷分享这份荣誉,因为这枚奖章不仅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的志愿者,也属于当年献出青春的军人。”她说,“我也想让黄爷爷看到,当年中国青年的样子,在新一代中国青年中传承,我们这一代青年也和当年的青年一样,将做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