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年,曹操亲自带队攻打张绣。

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行军时带的主要谋士,是一个叫荀攸的人。

他曾在曹操频繁的要对张绣用兵时,劝说曹操不要那么着急,因为据他分析,现在张绣之所以不太好打,主要是张绣的背后站着刘表,刘表治下的荆州物产丰富,有刘表给张绣当靠山,咱们再这么打不合适,不如咱们等他俩有了嫌隙之后再打。

这是个很老成的建议,但是曹操当时却没听,那么曹操为什么不听呢?

原来荀攸是曹操当时麾下第一谋士荀彧的堂侄,荀彧当年因为要在大后方为曹操操持内政,所以没法跟曹操跑一线,于是就在公元196年向曹操推荐了自己的晚辈。

因为当时的荀攸才刚跟曹操不久,所以曹操对荀攸还在考察期,对于荀攸的建议,他并不会像荀彧那样完全相信,所以他才没听。

而后曹操的再次攻击,在攻击的过程中,刘表给张绣的支援不断,而曹操又得到消息,说袁绍要跑去劫持汉献帝,曹操深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果,赶紧就带人撤退了。

曹操因为战败而败走的时候,张绣自认为时机已到,所以计划主动出击追赶,而此时他麾下新到的谋士贾诩却劝他不要追(贾诩到张绣麾下的时间,应该不会早于公元196年),因为贾诩没有说详细解释不让他追曹操的原因,所以张绣没听,仍然带兵追了下去。

故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能总结出一个道理,当你还没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且你本人的地位又不够高的时候,你的建议大概率不会被对方采。

张秀追上曹操之后,并没有赢得一场大胜,反而被曹操给痛揍了一顿,张秀挨完打之后,对贾诩的态度立刻就发生了转变,他大败而归之后,第一时间就跑去向贾诩道歉了。

结果贾诩却没有安抚他,而是催促他赶紧去追曹操,此时的张绣纵有疑惑,也不好意思在刚表完态之后就返回,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追曹操,结果这次张绣赢得了大胜。

张绣回去就更佩服贾诩了,不光对贾诩表达了发自肺腑的钦佩,还虚心请教了贾诩判断的依据。

贾诩也没藏着掖着,就向张绣解释说:

一般情况下,大军撤退的时候,都会留下厉害角色掩护大部队撤退,所以我推测曹操的这次撤退,曹操本人可能会亲自掩护大军撤退,而曹操不是一般人,因此我推测将军你很难得手。

至于我为什么要让你在失利之后再追呢?

这是因为曹操之前对咱们的用兵,基本都胜利了,而这次他还没怎么打就撤退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的后方可能出现了问题,他要急着回去解决。

他刚撤军的时候,推测咱们可能会乘胜追击,所以会亲自留下来掩护,但是等到把你的追军你打败,那么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时他还能再在后边磨蹭,可能不能啊,他必定带着精锐往回赶,这时候你再带精兵去追,自然胜率就高了。

张绣听了贾诩的这番解释以后,自然就开始对贾诩言听计从,哪怕后来贾诩让他向曹操投降,他都选择了坚决相信。

贾诩的这段操作,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当你明确知道自己人微言轻的时候,对有把握的建议,一定要说出来,但是,不要把你的判断依据说的太细,这样一是能防止出现纰漏,二是能营造出你高深莫测的氛围。

等到事情真向你建议的那样发展的时候,好奇心会促使对方向你咨询,这时候你的判断依据,无论怎么说都不会有错,而且这种策略,还能让你很快脱颖而出。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能通过对方对你建议的理解程度,考察出对方的能力,如果对方实力过人,那么他自然能理解你的建议,面对比你段位高的人,你就有了留在他身边的理由,如果对方无法理解,那么就证明他的段位不如你。

如果你在他这得不到想要的,那你就可以选择像贾诩一样骑驴找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