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部分行业其实已经进入了三个全新的时代,作者针对这三个时代的表现以及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上班一周后,笔者将对零售商业影响最为深刻,改变最为明显的3个点进行一些总结分享。笔者认为,2024年乃至今后的几年,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进入到了3个全新的时代,这只是商业大变局的开端。
- 第一个是“市场进入缩量提智时代”;
- 第二个是“技术进入AI整合重构时代”;
- 第三个是“商业进入新人文觉醒时代”。
我们先从第一个说起。
什么是“缩量时代”?理解这个概念,必须从大环境上看,自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后,近两年我国人口减少了293万。
随着老龄化加速,生育率走低,专家预测从2024年开始,今后几年,每年大概会有一个超过300万的大型城市人口会消失。所以,大部分行业,至少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缩量时代”。
人口红利消失是必然,对应的企业也自然难言增量。在缩量时代,企业之间只能更加内卷,相互淘汰。
那何为提“智”?这里的提“智”可以分为消费端和产业端。
第一个对应的是当下的年轻消费群体,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购物行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专家级消费者越来越多。随着消费者的心智水平大幅提升,品牌进入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也会越来越困难。
第二个对应的是企业,需要系统化的给自己的产品、销售场景、服务模式都集体“提智”。信息大爆炸时代,企业任何的一点不足,任何的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企业更不能妄想依靠信息差做一锤子买卖。在这样“人口缩量、商业提智”的市场发展趋势下,长期来看,任何花哨的营销都不如多点“真诚和坦诚”,真诚永远都是“必杀技”。
第二个是技术进入AI整合重构时代。
这个大家其实都有共识。2020年初我提出了《三体零售逆熵模型》,当时AI技术还是新兴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在三体零售模型当中,我还是有预见性的把AI技术当作必不可少的「商业能量要素」。
事实上,AI技术是未来商业和社会大变局的最核心要素。熵增定律对应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只要有持续的能量输入,再混乱的体系也会形成新的秩序结构。
我们的社会和商业,前几年陆续被例如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藏品、无人零售、物联网、元宇宙、VR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技术概念轮番清洗,但最终可能都被统一在“AI商业”之下。包括未来的6G通信技术,量子计算等,都会进一步促进AI产品和应用进入寻常百姓家。
结合到零售业,从供应链体系再到零售环节的“人货场”,以及当中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等,所有的一切要素和流程都需要用「某某乘以 AI」的逻辑重新思考一遍,这就是大势所趋。
自“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高度文明,5000年之后我们人类又将进入一个新的“AI文明”。未来,AI智能体可以研发创造出下一代AI产品,以后的电影、书籍、音乐和绘画都有很多是AI创作的。
现如今,AI应用迎来了发展奇点,未来2年可以渗透到50%以上行业的核心场景,创造出数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价值。这股商业能量犹如滔天巨浪,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只能被裹挟着进入AI时代。
第三个是,商业进入新人文觉醒时代。
当我们讨论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不妨回想近两年的一些现象级商业事件。例如董宇辉的直播带货,夹带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输出,引发了大众的情感共鸣;白象因大量聘用残障员工并为他们提供极具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获得大众好评,消费者也以实际行动去支持白象;多次捐赠巨款而频上热搜的“鸿星尔克”也收获了一大波真爱粉。还有地球友好型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其创始人直接把公司捐给了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并把每年约1亿美元的利润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危机,这样的品牌和消费者之间也早已经超越了普通交易关系,而是双方在人文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商业成功早已不足以证明这些企业的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路线。
此外,《狂飙》热播,让中国春秋时期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全网卖断货;瑞幸和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遭年轻人疯抢刷屏朋友圈;烧香拜佛“寺庙游”成为90后、00后的心头好。而将艺术、文化、社交等元素融入到线下商业空间的「策展式零售」,也成为了年轻群体打卡消费的新场景。
近几年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圈项目与事件不胜枚举;中国传统节日也持续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和参与,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持续放大。这些现象级人文热点,最终也都能被转化成群体消费,促进商业发展。
让我们再回到零售行业,在经历了机械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等发展阶段后,正大步迈进一个真正「以人为本、文化铸魂」的“新人文觉醒时代”。
“消费者”不再只是企业运营的一堆数据,“消费者”不再只是被买卖的“流量”。企业的用户经营,应该秉承对人们的尊严、价值观和个人权利的高度维护,对人们精神追求的关切,以及对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总之,在「新人文觉醒时代」的大背景下,零售业正经历一场从商业模式到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型,朝着更加注重人性关怀,注重绿色环保,传递文化内涵,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体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向发展。
绿色环保、慈善公益、传统文化都不再只是披在企业表面用于作秀的“花衣”,他必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企业持续经营的至高追求。
总之,在2024年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自己的经营规划当中,以上三点都是着重思考的关键。
作者:徐礼昭
本文由 @徐礼昭商业评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