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程序员辞职成网约车“单王” :一名中年人的人生“算法”
“女士,看到您的航班刚落地,我已经在机场等候了。”飞机逐渐在跑道停止滑行,张熹再次拨通电话,希望让乘客放心,他已经提前到达。
张熹是杭州数十万网约车司机之一,分数拿到平台年度第一,同行都称他“单王”。在车里,乘客们习惯叫他“师傅”,并不知道他曾是北漂程序员;在车外,他是丈夫、爸爸、儿子……辞职、换工作、失业、努力跑车,在一次次起落中,他用自己的“算法”,学会与生活妥协、抗争。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近张熹,与他一起吃饭、抢单,接送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他的故事不只是跑车,更在不断出发、抵达中,展现一个个平凡的人,通过炽热而努力地生活,温暖城市的昼与夜。

夜晚,张熹在等待乘客航班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下班继续抢单,不敢停下来的“第一”
在最近的两个多月里,张熹没怎么在家休息过哪怕一整晚。除了常规的白班、晚班外,他还需要抢单累加分数。因为需要服务更多订单,他的休息时间被碎片化分割成两三个小时、四五个小时……
“习惯了一边等乘客航班落地,一边在车里眯会儿。”张熹说对这样的节奏习以为常——这也是他过去两三年来的冲榜日常:每天刷看积分、翻订单,在接送乘客中,看到昼夜更迭。根据携程平台规则,要成为“单王”并不只是接单多,而是要通过一套更为严格的考评体系——首先每月分数稳定在司机核心圈,其次再用单量、好评数等综合成绩,力争总分排列“第一”。

张熹的工作日常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根据张熹的跑车经验,司机每个月获得600分基础分,总分累加到800多分,才可能冲榜“单王”。比如完成一个订单、收到一个好评,分数向上滚动0.2分、0.3分。他知道,在完成更多订单的基础上,司机的好评积累才是成为“单王”的最后比拼。
在过去一年,张熹成为杭州3000多名机场专线司机中唯一的“单王”,获得携程授予的“城市王者”奖牌。

张熹接机后,将乘客送回家 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肯定需要我比别人付出多,别人想休息的时候我不能休息,有段时间,我和妻子每天都互相说‘加油加油’,最后我就坚持下来了。”张熹说,忙的时候一天接了十多单,为了省出时间睡觉,只吃泡面。
“一直吃泡面,真的不会腻吗?”潮新闻记者追问张熹。
他说不会,连吃三个月也不会厌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我会在吃的方面花最少时间,泡面、自热小火锅、牛肉干、面包、香肠都会吃,这样不用考虑吃什么菜,去哪里吃,或者等上菜。”

张熹的晚饭是一碗泡面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跑车赚钱与照顾家庭,在张熹和妻子眼里,一直是个矛盾体。最近几年,一家人在不断调整、适应中,达到默契。
妻子总是一边叮嘱张熹少吃泡面,一边又买好一箱泡面,让他回家后带上车。凌晨,张熹跑完车,先把女儿数学难题解了,他会给妻子留言解题思路、步骤,保证女儿上学前能看到……
家庭是张熹的最大牵挂。一周或10天,张熹才能有时间回一趟家,在家的四五个小时,他还要洗澡、换衣服、吃饭,陪伴孩子……心底里觉得对家庭亏欠太多。聊着孩子的话题时,他笑着笑着,开始仰面抹眼泪。
采访中的一晚,张熹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女儿和儿子都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张熹笑着说,“爸爸,过两天就回来啦。”电话结束后,潮新闻记者问,为何要这样和孩子说?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用手抹掉眼角的泪后,抿着嘴,又笑了。
“单王”不会让自己停滞,可要稳住“单王”并不容易,最近三四年,张熹一直在追求“第一”,所以每天都是一场新的“保卫战”。

张熹带着“城市王者”奖牌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从程序员转行,开启新的“人生算法”
程序员与机场专线司机的最大区别是,程序员能上班能“摸鱼”,而网约车司机不是在开车,就是在睡觉。这是张熹转行以来,对比两样工作的最大感触。
大学毕业后,张熹在北京是一名程序员,从业十年。直到2019年,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当时35岁的张熹结束北漂,从北京回到绍兴老家。在绍兴,张熹发现此前十年程序员工作经验,无法匹配到合适岗位,因而一度失业。
为了更好地维系生活,“网约车司机”这份工作,开始映入他的视线。
但对此,张熹的父母也极力反对。“程序员去当网约车司机,不体面啊”“这么多年书是白读了?”“干什么不好?去跑车”……父母的言辞里是失望、埋怨,张熹听完也动摇、挣扎过,觉得自己也确实不适合当网约车司机,因为从职业性格来说,就像很多程序员一样,不善交际、社恐等标签,在他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
但是,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需要他支棱起来。那时,他也和朋友商量开一家餐馆。他觉得待在厨房切菜、颠勺,也比跑车适合他。但最终,在妻子鼓励下,张熹才同意试一试,想好了“不行就开餐馆去”。
“当司机,相当于推倒、重建了我的生活。”张熹说,好在平台不定期补贴,能帮扶司机多赚钱,所以总想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这样新生活才能撑起来。“最难的时候是刚入行,为了提高分数,每天都有抢不完的单,跑不完的车。”张熹回忆,那是他最疲倦的日子。

深夜,张熹在公共卫生间洗漱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三个月,他终于拿到了平台总分第一。不过,后来因为汽车刮擦送修,他又掉出了“第一”。这个经历让张熹学会时间规划,毕竟人永远都无法成为“开车工具”。
采访时,张熹的手机不断播报订单,凌晨两点、凌晨五点……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会盲目抢单,他会提前规划第二天、第三天路线,“如果凌晨订单连续接,我还睡啥觉,这个时候不能太贪心,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张熹尝试着,节奏放慢一点。不过,如何在跑车,拿第一,以及休息中找到平衡,他依然在摸索的路上。2025年的头两个多月里,因为分数排名掉出前五,他又开始陷入焦虑、赶超的心理循环。

张熹展示订单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与第一名相差20多分。”深夜,张熹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下一天的行程路线,“需要规划好每一单,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才能把跑车干到退休。”2025年,他又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打赢卫冕战,此前没有成功先例。”
梦想向生活妥协,他开了场“车厢演唱会”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
在给车充电时,张熹在车里放起了一首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唱歌,是他现在的跑车调剂,也是曾经的生活梦想。这是他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跑车累了,情绪低落,他会经常哼唱起,给自己鼓劲。
在北京读本科时,张熹曾拿过全系唱歌比赛冠军,当时他想留在北京当一名摇滚歌手。不过,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在车厢里采访的我们,临时决定开一场“演唱会”。他说,要用歌声致敬梦想,致敬拼搏的年纪。

张熹打电话给乘客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许久没有在别人面前唱歌,张熹的歌声还是有着原唱一般的音色,低沉、激昂。伴奏、曲调,透过汽车门窗,在停车场飞扬。那时,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张熹和我们的心间冲涌而出。
张熹说,在他的人生轨迹里,理想总是随着时间、年龄在改变,他慢慢学会在被推倒的生活中重新站起,试着向现实妥协一部分,也坚持一部分,用自己的人生算法,取得最大平衡值,找到生活最优解,“我已经不是热血少年,到了需要多为家人和未来考虑的年纪。还清房贷、车贷,如果还有余力,等儿女长大了,给他们每人买一套房。”
当歌手的梦想越来越远,41岁的张熹说,现在能带妻子听一场周杰伦演唱会就满足了。
短暂的“音乐会”结束,歌声留在我们心底。他低下头,再一次刷新手机航班信息,凌晨订单“航班延误”,这一晚可以多睡两三小时。张熹知道,孤身在杭州打拼的时间是有限的,他给自己设定“再拼五年”。
采访结束,已是深夜10点,一轮满月当空,月光照着前方的路。张熹在车里躺下。记者打开车门,哆嗦着把外套合拢,打起寒颤,想起问张熹的话:“日复一日,你会觉得累吗?”
张熹回答:“每天忙忙叨叨,感觉不到累,这两天因为采访闲下来了,倒有点疲倦。”
说完,他的微笑持续了很久。我们在采访中读懂了“把司机做成事业”这一句话的意义,他的朴素叙事,有着日复一日,生怕掉队的坚持。我们知道,夜里冷了,他会给车里的自己加条被子,再说一声,“明天加油,你可以的!”
2025年,张熹将成为“百万司机”——赚到从程序员改行网约车司机的首个100万元。不远处,杭州萧山机场已经被夜幕包围,一架架飞机降落、起飞,赶路中的人,有的抵达,有的离开。还有更多像张熹一样平凡而又努力人们,用自己的微光,支棱自己,也支棱这个世界。
记者 吴越 于诗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