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相熟的朋友,前段刚搬了家。

搬家那会儿,翻出了很多闲置杂物。

其中有很多零零散散的茶叶,都放了很久没有喝过。

索性将它们装在一个大箱内,等到忙过了搬家,再看看这些闲置久存的茶叶,哪些还能喝。

期间,他翻到一罐有些年头的“云雾红茶”,装在铁罐内,还没打开过。

出于好奇,打开试了一次。

干茶倒出来,条索细长,颜色发黑,是暗哑的乌黑色。

凑近闻了下,有几分陈药味,没有花果香,也没有酸味。

放进盖碗后,由于心底不放心,洗了一次茶。

再次往盖碗内冲入沸水,泡出来的茶汤,接近中足火岩茶的深橙黄色,透度一般。

倒进新买的草木灰釉主人杯,小口尝了下。

下一步就是倒掉不喝,也不接着往下泡。

因为这里面完全没什么味道,汤不醇不厚,茶味闷闷的,也没有茶香。

喝完后,嘴巴里感觉味道很“空”,一点意思也没有,再泡下去也是浪费水。

试过一次后,那罐过期多年的云雾红茶就被朋友扔进了垃圾桶。

而那一大箱的闲置茶,朋友开玩笑地表示,里面起码大半不能再喝,后面还得逐一当小白鼠尝试检验……

朋友的经历,相信很多茶客都有类似体验。

茶圈里,不是所有的茶都能越存越好。

有很多茶盲目存下去,只会越存越难喝。

《2》

一、主打清新风味的绿茶。

绿茶,历来主张喝新茶。

在杭州时,坐在朋友店里喝茶。

在店内闲逛一圈,发现他家店内的本地绿茶,种类虽多,但包装规格并不大。

多数是定在50克,按两卖。

朋友解释,绿茶都是讲究喝新鲜的,客人们多数都是喝完再买,很少有人买一大袋。

“之前有外地游客过来问价,问我们这里的茶每公斤多少钱,我都愣住了,零售哪有人按公斤卖绿茶的?”

“成斤大袋买回去,拆开后迟迟喝不完,鲜爽清香风味会下降,还是包成小包装好,等到接下来天气变热后,也方便放进冰箱存,不然一存坏就是一大袋,多浪费……”

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哪怕是从业者,也不主张将绿茶久存。

趁着新茶上市,及时尝鲜。

当年三月、四月上新的春茶,暮春时节便可尝鲜,等到入夏之后,那股清冽清香的风味,也正好适宜解暑气。

要是买来后,放着迟迟不喝,等到第二年后哪怕存得再好,陈茶的色泽也会下降,香气削弱,鲜味下降。

哪怕没有达到发霉变质的糟糕程度,也早已不是最佳适饮期!

绿茶,还是趁早喝完为好。

《3》

二、以香气为亮点的花茶。

市面上的茶,形形色色。

不同茶叶之间,有着不同卖点。

有的主打鲜爽清新,有的以香气馥郁缤纷为亮点,还有的以醇厚耐泡见长……

林林总总的茶叶选项里,以茶香浓馥为招牌的茶叶,原则上不主张存放。

包括茉莉花茶、桂花龙井、清香型铁观音、轻火岩茶小品种(诸如轻火金牡丹、轻火瑞香、轻火奇兰等)。

趁早喝,更能抓住它们的卖点特色。

久存之后,哪怕严实密封包装,那些亮眼的出色茶香,也回不到鼎盛期。

以茉莉花茶为例,圈内从来没有人主张茉莉花茶要存老后喝。

花茶加工时,需要采用多轮茉莉鲜花窨制。

利用茶叶自身的吸附性,将茶坯与洁白的茉莉花苞混合在一起后,搅拌均匀,进行窨制。

窨制期间,茉莉花当中的天然芳香物质,会被茶叶大量吸附。

等到窨制结束,将干茶与残花分离。

最终成品内,不留花瓣,却能留下极其清雅空灵的阵阵花香。

要想尽情感受茉莉花茶的香,要抓紧新茶期。

一年半载内及时饮用,风味更好。

否则,过期不候,时不我待,岂不可惜?

《4》

三、烘干不达标的白茶。

想起早两年,有位新茶友给我们发了很多私信。

反馈了一件事,他觉得,白毫银针不能存。

因为之前他在网上买了两款高山银针,都是刚收到时毫香、花香很足,但放了超过半年后,鲜味减弱,后面就是彻底消散。

再后来,茶味越存越薄,越存越淡,还有闷闷的水臭味。

见此情形,茶友完全不愿意相信,白毫银针竟然还能存6年、7年,甚至更长时间……

打住,且慢,这仅是个例。

不能因此,一概否定全部的白毫银针。

白茶江湖内,新茶老茶各有魅力。

具体到白毫银针身上,新茶时期毫香、花香、竹笋香、竹林香等各式鲜香,层层叠叠。

伴随着系列清新鲜香,汤水还格外淳和、鲜润、细滑,又香又鲜。

久存多年,成为老银针后,药香、陈香、稻谷香等甘香风采,逐渐呈现。

汤水当中,胶质感增强,浆感极度细腻,醇厚无比。

喝茶多年的老茶客,喝到细醇如浆的老银针时,味蕾能被其瞬间俘获。

看到这,或许有人看不明白。

既然白毫银针作为白茶的一员,可以存成老茶,为什么开头那位茶友,连着存两款银针,都是半年之后就变味?

排除存茶不当、密封不足的影响,存放数个月、大半年就明显变了味的白毫银针,是先天工艺不足导致的。

准确来说,是茶芽内部没有烘干。

加工白茶时,白毫银针的最大制茶难点,就是保留天然养分的同时,将粗壮茶芽里外烘干。

内部构造类似胖竹笋的白毫银针,茶芽共计5-7层,保护严密,要想一路打通关,将内部烘透,需要高超做茶水准。

通常,入行加工白茶没有超过四、五年的制茶师,轻易不敢挑战做银针。

因为一旦没做好,就会毁了。

茶芽内层没干透的白毫银针, 含有较多水汽隐患,后期存放时这些水汽一旦由内而外发散,整体就会走向报废。

越存越寡淡,越存越奇怪,直到彻底不能再喝。

为避免买到这类问题银针,茶友们在选茶时,可要提前多做功课,别买那些过早上市,存在粗制滥造嫌疑的问题新茶。

干茶拿到手,仔细捏一下茶芽,看是否干燥酥透?

用手指头轻抚芽头尖端,看是否有微微扎手感?

确认整体手感干燥,后期存茶才能多一分安心。

《5》

茶叶圈子内,能做到越存越好的茶叶,实属少数。

绿茶、花茶、黄茶等,这些茶从基础茶类特色上,就不主张久存。

至于白茶、普洱、黑茶等,即便它们是出了名的“可久存”,也不能盲目存。

原料太差、工艺太糟,储存不当。

方方面面环节里,稍有不慎,都会导致满盘皆输。

存来存去存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之前有位在云南工作的老同学,回到本地后约我们喝茶。

期间,聊到自己手上存的老茶,一脸懊恼。

原来,他早些年什么都不懂时,大量收了许多便宜普洱。

非核心名山头,也不是古树茶。

原料普通,但都是采摘等级比较高的春茶。

本以为,在入手价相对实惠前提下,多存几年就能越存越好。

结果现在,自己的喝茶阅历慢慢丰富后,完全喝不下那些平庸无奇的便宜普洱。

不是汤感不醇,就是喝完后没回甘、没生津。

整体饮茶感受,缺乏乐趣。

可见存茶收藏这件事,不能盲目。

要么不存,要么多存精品。

除了要选择适合存的茶,还要多选高端产品。

假以时日后,才能收获甘香醇厚,风采绝佳的老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