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湖南省演艺集团即将推出文旅演艺“双子星”——《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和《今上岳阳楼》。据悉,这两部作品来自湖南省演艺文化传播公司携手“名师、名导、名团”,率先亮剑的“三名工程”。其中,“名导”战略主要落地为打造四大导演工作室,而《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和《今上岳阳楼》,正分别出自“名导工作室”的马波名导工作室及李彦名导工作室。

如何让历史真正“活”起来?一级导演马波在《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中给出了答案。

这部由马波名导工作室打造的跨界融合音乐话剧,跳脱传统史实复现的窠臼,以“舞台+科技+博物”的创新路径,让历史“活”起来。该剧融合全息影像、5万流明投影、3D打印实景、VR空间影像等前沿技术,将湖南博物院的简牍、帛画、竹简等“沉睡文物”唤醒为有生命的剧场角色。观众在演员与虚拟影像的互动中,沉浸式穿越千年,走进辛追的生命故事。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背后,是马波名导工作室的内容策源力。“100万人看一次,不如一万人看100次。”在导演看来,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流量爆发,而在于与观众建立精神链接。他主张“短而精,快而新,小而美”,强调审美张力与可持续运营能力。“文旅不能止步于一时热闹,而应构建长期生命力”。

“我们不是复制历史,而是激活历史。”马波表示,《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融合数字科技与舞台艺术,不但会以创新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同时还能助力湖南本土文旅融合项目实现更大影响力。

如果说《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是对“物”的复活,那么《今上岳阳楼》则是一次对“湖湘文化”的动态探索。

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李彦名导工作室打造的《今上岳阳楼》选址岳阳楼景区,将“忧乐精神”从书本带到市井,以章回式实景剧场和行进式走读体验,打造一部可感、可游、可思的沉浸式演艺作品。

内容呈现方面,总导演融合夜游体验与数字光影艺术,使文学经典在现实空间中重获生命。她将岳阳楼的亭台楼阁转化为数字媒介,观众在游览中“邂逅”范仲淹、滕子京等人物,沉浸式感受“先忧后乐”的大义担当。

在她看来,技术不是目的,而是让古人智慧更可亲可感的桥梁。“我们的目的是完成一次与范仲淹的见面。《今上岳阳楼》不仅是与人物的交会,更是与古人精神的深度对话”。

真正动人的作品,源自创作者的深情投入与持续创新。演艺作品的“内容力”,根本在于“人才力”的持续生长。据介绍,在内容与人才的驱动下,“名师、名导、名团”为一体的“三名工程”正在加快打造,为人才与内容的协同创新构建更广阔的舞台。其中,“名师”方面,是分别与湖南工商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肖鸣、湖南青年芭蕾舞团团长彭柳签约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导”方面,是与周格特力加、李彦、金涛等导演签约名导工作室;“名团”方面,是与半山舞人艺术团签约成立湖南青年艺术团,与湖南电视艺术家协会少儿艺术专委会签约成立湖南少年艺术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