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对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中,就有了三皇五帝,女娲伏羲,在广大百姓的心中,他们如神邸般存在,同时,信神几乎成为了一种浮于表面众可窥探的信仰。

虽然我们知道,所谓神佛,渡人大多都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在精神世界中的最后的稻草,但是其中包含的对生的渴求和强烈的精神效应也是必须值得肯定的。 人们相信神有着巨大的能力,能活死人肉白骨,信神是获得神的泽福的第一步。或求平安,大富,而谨慎于所做之事攒功德。 无论如何,在远古至封建时期,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各地都有流传着专属的神话故事,根据地理特征等其他因素构造他们的神话天坛,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神话传说的灿烂。 而神话的影响就不单于它的发源之地,盘古的故事就是从南方少数民族走向整个华夏民族的实例。 盘古开天地的这个神话故事,他家喻户晓的地位和女娲造人是不相上下的,这仿佛就是中华民族的信仰之一。我们从小学的课本里就会读到类似这样的场景:

天地混沌,万物都处在朦胧压迫之中,天地靠得极近,仿佛是在一个密不透风的鸡蛋里。就在这样的境况下,盘古立于其中,头顶天,脚踩地,用自己的身躯撑开了这一方天地。 就这样站立,阴阳混沌初开。阳清者变成了天,天日日都高一丈,盘古也跟着撑高一丈,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目视天极高地极深的时候,盘古就立于其中,已开天辟地。 与天地同寿的盘古,始终孤独地立于其中,直到有一天,他老去的时候,他的身体的各部分都幻化成为了世间的山川河流,草木生灵,日月星辰和风云雷电。

作为华夏民族的人,对于类似的记载绝对不会陌生,我们把盘古开认为是中国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也就是华夏民族的创世神。 而创世神的一席之位绝不是简单的分配,就像上面的记载,再结合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神话体系似乎能够联系在一起。 先有盘古开天地,再有女娲,伏羲在这新天地上造人,先完成一步才能做下一步,虽然是在神话故事中,但也始终在遵循着这样的逻辑体系。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其实最初的范本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徐整在《三王历记》中的记载。他记载的这个故事,确实也填补了中国神话体系最初板块的空白。 而他的目的自汉朝时期便有所渊源。当时的皇帝试图对帝王世系整合,在这本谱系中,向上已经延伸到了女娲伏羲一代,而再往上就是空白。

逻辑缜密的徐整结合自然景象及自己的丰富想象,构造出了盘古这样一个神话人物,将他作为帝王世系的开头,也就是我们现在认定的华夏民族的创世神。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一直都是在南方广为流传,而南方在当时的中原地区被认为是南蛮,正统王朝大多都会发兵镇压威慑。

在战争的形势下,南方盘古的传说也因为战争的联系而向北方中原地区传播。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局面同样对于差异文化引发的交流有益。 南方的神话故事在本土化的创作发展中,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中完善充实,以完整程度和逻辑层面的优势强势掌握关键时期向北方进军。 整合上古帝王世系一事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多少是有点寻根问底求源的历史在的,一个要让人作为信仰的神话中的神,自然对他出生的逻辑至少表面上要经得起推敲。

实际上南方与北方在神话故事中双方间的交流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女娲造人等口口相传的故事也不只局限于一方。 所以有共同的神话基础,也是盘古以他的神话内容成为创世神的原因之一。 又因为三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战争频发,大多数的百姓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神话故事的信奉程度也自然大可得知。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民大饥”、“人相食”、“尽屠之”,我们从这九个字中,便知道其后隐藏的就是一部三国时期人民水深火热的苦难史。 苦难的传延和文化的灿烂大多时候都相生相伴。饥饿和战争折磨下,救赎的曙光成为思想萌芽,神话精神应运而生,对于外来的接纳程度也相对提高。 因此在南方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在北方也随着政治民生等多方面的原因,经过整合和传播,共同将盘古推向创世神的地位。

信仰,是自古便在人心播撒的种子,在三国时期也算是写照了。无论在多艰难的环境下,心中有信仰就仿佛所有的事物都有了根源和依据。 信仰是希望,是挺过许多难关的良剂,也同样会是黄粱一梦的幻想。但从历史角度,我们仍然承认它的取向需求和精神价值。 盘古开天地成为中国神话史上的开端,盘古成为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混沌未开之际创立新天地,也是人民百姓渴求一方安身立命之所的想念。

从南方向北方蔓延,所有在牢笼中被桎梏的封建底层的灵魂,都在接受,并随日成为信仰。 上古帝王世系,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的人,也推动了中国神话故事的完善。信仰或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盘古开天辟地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老子 广为流传的故事,神话史上的必谈,成为经典,口口相述,从南方向北方推进,一路完善,一路整合,将民众的需求幻想与阶级权力融入了神话故事之中。 另一方面,盘古这个故事的真假早就得信神与否的人相争,从文字记述这一方面,史学家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后世所创。 比同帝王,则以创世的角度又强调了后世帝王的权利与天意的联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