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每一个人孑然一身的来到世间,因为拥有了亲情羁绊,变得不再孤单。

父母兄弟就像是一棵繁密茂盛的大树,源源不断的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养分。血脉亲情融合在一日又一日的相处当中,变得浓烈且无法分离。

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权贵之家,亲情反而成为了走向更高位置的阻碍。权力之巅那么狭小的空间,容不下同胞兄弟与自己共同分享。

于是,兄弟残杀的事件屡屡发生的,造成了一幕幕悲剧。曹植就曾在兄长曹丕的逼迫之下,七步成诗,感慨命运无常。其实曹植所作的诗不止一首,还有一首同样流传千古。

自幼聪慧备受喜爱

如果说有少年奇才,那么曹植一定算作其中之一。从小生活在父亲曹操的羽翼保护之下,他也许没有乱世当中横刀立马,千夫不挡的武力值。

可他拥有的聪明的头脑,令人难以企及的才情,从小曹植就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别的小朋友艰难的学习简单的词句,不得文章要领时。

年仅十几岁的曹植,就能够完整的诵读《诗经》、《论语》以及先秦两汉词赋。前人的智慧结晶就像是闪闪发光的宝藏,吸引着少年不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也许是不断的学习让曹植拥有了广阔的眼界,和不被外界俗物所累的潇洒行为。作为高门贵子,他并不追求那些奢华的衣物和闪闪发光的装饰。

能够与人为善,性情坦率自然,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每当遇到曹操提问时,少年总是能够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华丽而严谨的文笔,让曹操感到震惊。

他不禁有些怀疑,那些文章是这个儿子为了博取关注,提前找人代写,做好准备的。曹植面对父亲的疑惑,底气十足的要求当面考试,以充分证明自己。

曹操十分欣赏眼前这个孩子。在波诡云谲的三国时期奋战出的枭雄,人人在自己面前或是畏惧瑟缩,或是过于谄媚,往往缺少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和真实的面目。

曹植却能够坦然的站在父亲面前,毫不畏缩的交流看法,讨论学问,对于曹操来说实在是一个新奇的体验,开始越来越看重身边这个飘逸俊秀的少年。

周围人都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曹操对于曹植的偏爱,总能在曹操附近看到曹植的身影。曹操不顾众人的眼光,亲自带领教授曹植各种知识,为儿子挑选了可靠的人才,对他进行辅助。

在帝王之家每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都会演变出无穷无尽的解读,更遑论曹操这样明目张胆的宠爱。

兄弟相争曹丕胜出

曹植同父同母的哥哥曹丕,是当时统治集团选定的继承人。庞大的国家,万里的河山,仿佛唾手可得,近在眼前,事实却远在天边。

父亲的意愿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关键,曹丕每日看着父亲对弟弟的和颜悦色,两人常常相伴,谈天说地。自己俨然成为了这父子情深情境的局外人。

父亲看向曹植时,眼中的柔情和赏识,就像是一柄柄利剑刺向曹丕,让他深夜辗转难眠,只能愈发小心谨慎。

同时,对于曹植的仇恨也在一日又一日的压抑中,于暗处生长,最终深深根植在曹丕心中。

曹丕等待着,等待着一日结果出现,便可以将心中的恐惧和愤怒不断倾泻而出。

曹操也有几次萌发出改变继承人的想法,将自己喜爱的曹植推向权力的宝座。可他不仅仅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个人的喜爱远远不能凌驾于国家的未来。

在不断的相处中,他感受到曹植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文人根深蒂固的习气,让曹植无法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兴之所至便毫不掩饰地抒发情感。

对于规矩缺乏敬畏之心,曹植曾经乘车纵马,擅自打开司马门,藐视自己的权威。还曾在军队待命之时,随意饮酒延误军机。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洒脱,在面对工作时成为了曹植致命的缺点。反观曹丕,在曹植肆意妄为时,他就像是一座沉默而雄伟的山。

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礼贤下士,身先士卒,稳稳的展现着一个继承人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在经历过痛苦的挣扎和深深的抉择之后,曹操还是放弃了曹植,选择了曹丕。

曹丕终于在这场艰难的夺嫡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遭受刁难惊险保命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任王位。权力的更迭,即将引起朝堂上的大洗牌,曹丕开始亮出了危险的獠牙。过去曹操对曹丕的喜爱,现在变成了可怖的武器,随时可能伤害曹植。

一日,曹丕终于找到了理由。有下人来报,曹植在喝酒后口出狂言,对兄长不敬,怀疑曹丕王位得来的正当性。

这些话无疑触怒了曹丕的逆鳞,当即下令将自己的弟弟抓入皇宫,等待审问。母亲不忍兄弟二人自相残杀,在听到消息之后,迅速赶到曹丕面前,祈求曹丕能够给曹植留一条活路。

不要因为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就将曹植打入万劫不复之地。面对母亲的苦苦哀求,曹丕只能无奈应答。不过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不甘心,想要为难一下这个才华横溢的兄弟。

另一边,在宫室中等待的曹植,一脸萧瑟的站在大殿中。酒精带来的麻醉,已经在路上彻底消散,现在的他只剩下了害怕与无助,也许这就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

就在这时,曹丕缓缓踱步,进入宫殿。站在曹植上首,随手指着殿内的一幅画,威严的声音立即响起,对着曹植说道。

你的才华天下共知,父亲也常常夸赞。如果你能够以这幅画中两牛相争的情境为题,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但又不出现牛字,我便饶恕你的大不敬之罪。

这条件当然是极其苛刻的,但是曹植也只能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迈步的过程当中,头脑飞速旋转,依赖于平时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七步之后成诗一首。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相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之后曹植又在曹丕的要求下,做了更加有名的《七步诗》,第一首诗虽然没有第二首诗广为人知,可也足够令人赞叹。

结语

曹丕遵守承诺,释放了曹植。在经历生死一线后,曹植也真正从过往当中挣脱出来,不再纠结于宝座之上的人差一点就是自己。

而是远远的离开朝堂,寄情于山水之间,潜心研究学问,同样做出了一番成绩。对于曹植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