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27日讯(记者 段思琦)今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其中,年度报告提到,老年人理性消费意识亟须养成。

具体来看,年度报告提到,老年人消费领域呈现新问题,权益保护力度需加强。

一是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老年消费供给有待优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目前,针对老年群体的休闲旅游、精神文化、智能化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具体来看,在老年旅游领域,一些旅游景点将目光和服务聚焦于年轻群体,忽视景区的适老化升级改造,存在老年人便利化旅游设施不足、老年人特色旅游产品类型较少等问题。在时尚美容方面,老龄模特、老年时装俱乐部频频出圈,但很多老年服饰品牌款式陈旧、风格相似,与老年人的多元审美要求相去甚远。银发化妆品市场呈现“空白”特点,面向老年群体的护肤、美妆类产品寥寥无几;老年人的娱乐需求日益获得关注,聚焦老年人群体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开始出现,但质量和数量仍待提升,老年人线上线下多样化娱乐方式的开拓空间依然很大,在智慧化养老领域,防跌倒告警系统、防走失系统、智能睡眠监控仪等新型产品研发加快,但缺乏产品设计和统一使用规范,普及和发展仍有局限。

二是线上消费“陷阱”多,权益受损救济难。线上购物凭借品类丰富、价格低廉、配送上门等优势成为不少老年人消费的新选择。然而老年人群体在线上消费过程中面临风险,权益受损情况较多。部分不良经营者抓住老年人购物追求物美价廉、不熟悉网购流程的特点,利用文字游戏设置“零元购”“免费送”等字眼吸引人眼球,诱导老年消费者掉入电商平台“先用后付”“0元试用”等精心设计的陷阱。个别直播间利用老年群体容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打感情牌、走温情路线进行推销。而老年消费群体维权面临种种困难。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对网络环境熟悉程度不高,在缺乏必要引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不清楚举报投诉的规则和渠道;另一方面,部分商家售后客服如同虚设,电商平台消极履行应尽责任,且侵权行为鉴定规则复杂、维权成本过高,让老年人望而却步。

三是重点领域问题频发,理性消费意识亟须养成。老年人消费权益受损的高发领域集中在康养助老类产品、保健品、老年人旅游服务、投资理财等领域。

其一,康养助老市场起步晚,技术标准不规范。助行车、移位机、爬楼机等养老辅具层出不穷,但产品同质化、操作复杂,个别养老辅具如翻身器存在安全隐患,操作不慎易导致老人身体二次损伤。

其二,老年人对健康养生关注度普遍较高,但理性消费意识不足。不法商家通过伪造专家推荐、医疗研究报告等手段,将降压手表、能量枕头等产品打造得“神乎其神”;部分生产厂家在社区或药店门口举办“义诊”,销售昂贵的“三无保健品”;一些假冒伪劣保健品含有未标明的成分或潜在有害物质,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其三,“银发旅游”套路多,令人防不胜防。某些老年旅行社打着低团费或免团费的幌子来吸引老年人加入,中途引诱、强迫消费。还有一些打着康养保健的幌子的低价旅游团,诱导中老年人到无资质医疗机构参加体检、疾病筛查,目的是推销保健产品、医疗服务。

其四,老年人金融理财知识匮乏,易落入投资陷阱。有些老年人金融知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盲目投资、跟风投资,加之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夸大产品收益,对风险或附加条款避而不谈,令老年人产生投资稳赚不赔的错误认知,最终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中消协方面表示,随着“银发经济”和“儿童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一老一小”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整体而言,2023年老年人、未成年人两大特定群体消费领域侵权问题的治理水平有较大提升,但部分突出领域和新业态下的权益保护仍有不足,仍需加大保护力度和治理能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