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我们常能看见各种平凡的植物,如车前草、牛筋草、白茅草和狗尾巴草。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例如狗尾巴草对眼睛有益,被誉为“光明草”;而白茅草根部形似鱼腥草,嚼起来却有着甘蔗般的清甜,俗称“土甘蔗”。

特别是在炎热夏季,用它煮水饮用不仅能清热解暑,还具备止血功效。记得小时候弟弟常流鼻血,家中的长辈便会教我们采挖白茅根煮水服用。只有深入了解,我们才能发现这些平凡植物的不凡价值。正如民间所言:“乡野无杂草,认识皆是宝。”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农村极为常见的植物——海金沙。无论是路旁、林下、灌木丛中还是城市的绿化带,我们都能找到它的痕迹。海金沙属于蕨类攀缘植物,喜欢附着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其孢子呈金黄色,细如海沙,因而得此雅名。

《本草纲目》对此植物有所记载,李时珍描述说:“海金沙遍布江浙湖湘川陕等地,偏爱山林之下生长,茎细如线,攀附于竹木之上,高约一尺。其叶薄如园荽叶而色青背面有皱纹,皱纹处藏沙状物,色泽黄赤如蒲黄粉。”这番描绘无疑指的是海金沙。

海金沙又名金沙藤、左转藤等,隶属于海金沙科海金沙属。其分布范围广泛,黄河以南地区尤其常见。

海金沙的价值不可小觑

尤其在南方地区,人们常用其藤蔓煮水以解夏日之热。在火气旺盛的夏季,咳嗽、咽喉肿痛或小便不畅时,人们常用海金沙煮水泡茶饮用,尤其在两广地区备受青睐,堪称炎炎夏日里的清热解毒、消暑良方。记得五年前在广州集市,我曾见过老人将海金沙藤扎捆出售,每捆三块钱。

除了植株本身具有价值之外,海金沙的孢子也极为珍贵,被视作传统中药材已有千年之久。自北宋时期起,海金沙便是赫赫有名的去石三金汤(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之一。因此它还被称为“化石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历代草本专志均对其有所记载。

然而由于收集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割、晒、搓、筛等多道工序,从大量干燥的海金沙藤中只能收集到少量孢子,导致市场价格高达300元一斤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海金沙都会产生“金沙”。与多数蕨类植物相似,海金沙也有可育和不可育之分,可育的叶子皱褶里藏着“金沙”,而相对平滑的则是不产生“金沙”的不可育叶。因此在孢子成熟的夏季采摘时,只需收集有皱褶的叶子即可。

尽管名为“金沙”,但海金沙遇水并不沉底,这一奇特特性可用于辨别真假。农民朋友们在购买时不妨将海金沙放入清水中测试,如果浮于水面则为真品。

文章至此结束。不知大家是否对海金沙有了更多的了解?你们身边是否有这种神奇的植物?有没有尝试过用海金沙泡制的凉茶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和经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