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三月,看看药王孙思邈,告诉我们在三月如何养生。
少吃甜,多吃辛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减甘增辛。——《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
进入农历三月,春气来到了鼎峰,即将进入到了夏日。此时春的肝木正强,夏的心火渐临,肾气已经息弱。阳气的升发越来越旺,此时少吃甘味偏滋补的食物,否则很容易让让阳气在体内闷着,不仅容易上火伤气血,也不利于春季发陈。
多吃些辛味,能够很好的行气,是顺势而为——顺着阳气生发的力量,把垃圾排出体外。
三月辛茶方:藿香紫苏茶
今年主寒湿,虽然已经到了阳春三月,但一波波的降温+雨天,感受到更多的是料峭的春寒。藿香紫苏茶是三月应季茶方,尤其适合阴雨绵绵的清明后。藿香有两个最重要的功能,一个是振奋胃气;第二是祛湿气,尤其是寒与湿——体现在白而厚的舌苔上。
茯苓、苍术、薏苡仁的祛湿效果都很好,但当湿气把脾胃之气困住以后,单单祛湿就不够了,尤其是严重的湿浊之气郁结在脾胃,导致陈腐淤积,此时藿香的主要作用是振奋脾胃之气。脾胃的气机振奋了,湿浊之气也就容易去掉了。《本草要略》:紫苏,性热能散上膈及在表寒邪,以其性轻浮也。
藿香和紫苏都是辛味的食物,有一种往外发散的力量,风寒感冒的初期熬一些紫苏水来喝,很可能会将一场“感冒”消灭在萌芽阶段。这两股往外发散的力量,给阳气加把力,一股发散湿毒,一股发散寒毒,把体内的寒湿好好清理一下。
上热下寒的人,日常还可以练习一个小功法,开下焦、通肝肾。
上热下寒:地元功
第一式:
①双手自然下垂, 两腿交替高抬腿;
②高抬腿时抬到大腿与地面平即可,小腿自然垂下;
③放下的时候慢慢控制大腿下放,速度缓慢均匀;
④平均一分钟左右腿各做15个为宜,一次左右腿各30个。
第二式 仰卧式:
①仰卧在床上,双腿同时缩起再伸开,如兔子蹬鹰状。
②腿蹬开后不要放到床上,继续做下去,反复做。
③一次20个,一天二到三次。
多吃辛,少吃鸡蛋少吃甜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
三月少吃陈醋、黄花菜和腌菜,特别是有慢性、顽固性身体问题的人,容易加重。不吃冬苋菜,容易诱发气胀、水病。不吃脾脏,尤其是春季最后十八天。
少吃鸡蛋,鸡蛋偏滋腻,身体需要很多力量消化吸收,容易导致气滞。大家可以观察下,有的人吃完鸡蛋舌苔会明显变厚。徐文兵老师推荐吃炒鸡蛋,最好加点辛味的黑胡椒帮身体一下。而且鸡蛋是发物,动风,春天吃容易影响情志。
为什么要在三月少吃?
三月是身体在春天阳气升发的最后时间,阳气占据主场,平衡它的阴气偏弱,这时少吃点滋补的甜味食物,避免补上火。
陈醋,酸味食物有一种往回收的力量,而鸡蛋容易滞气,都不利于阳气升发。气血虚,容易上火,湿气重,白天容易犯困的朋友最好多注意些。建议主要是针对平和体质。酸主收敛,气虚容易多汗、月经量多,胃口差等身体气血往外散的厉害,或体质阴虚,有眼睛干涩、睡觉多梦、脸色萎黄或苍白、月经量少等烦恼,春天也可以吃些酸甜的食物。
《本草纲目》记载: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气味辛,温。热病后食,多损目。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日常可以多吃这五辛,简单的将葱切丝,蒜拍碎。韭菜、茼蒿、芥菜切成段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撒少许盐,淋入芝麻油和酱油调味就好。阴虚上火、发烧等热症的人不宜多吃。脾胃虚寒怕凉的人,常吃可以暖胃消食。
三月特别推荐,一个穴位畅通全身之气
在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中,有一个穴位如同身怀绝技的扫地僧,虽不显山露水,却暗藏深厚功力。它就是位于我们肩膀上的肩井穴。此穴位于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找起来十分方便。
为什么肩井穴有如此美誉?
这要从它所属的足少阳胆经说起。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经络穴位图,会赫然发现,足少阳胆经是一条很长的经络,从足部延伸到头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广泛。这样就意味着,足少阳胆经是我们人体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经脉。
那么,足少阳胆经出现问题,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句话:胆经堵,全身堵。
第一,关节屈伸不利。胆经遍布身体重要关节。胆经气血郁滞,会让颈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出现酸乏无力之感。
第二,两肋闷痛。肝胆同源。胆经郁阻,肝经会受影响。肝气不疏,必然引起两肋闷胀,患者更可出现口苦咽干等症状。
第三,多发乳腺疾病。胆经郁阻,直接影响身体气机的生发。气机不畅,影响肝经的通常,会让乳房疾病丛生。
第四,易患高血压。胆经郁阻,气郁久而化热,传导给肝经,形成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第五,降低免疫力。胆经气机生发为午夜。此时一阳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万物。如果胆经气血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发阳气,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体正气,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总而言之,作为主疏泄的经脉,胆经和身体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让胆经通畅起来,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就得说到肩井穴了。
肩井穴的作用,就在于以一两拨千斤的姿态来调节胆经气血。
对此,《幼科铁镜》中说得好:“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会元针灸学》 说得更好:“肩井者,在肩部阳气冲出显明之处,而通于五脏,推荡淤血,而生青阳之气,如泉涌出,以安经络,以实脏腑,而开阴窍。居肩部饭匙骨,与大筋,共肩夹骨,连项骨,四骨之间,如井之状,故名肩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